内阁中书考试
清代选拔内阁中书的考试。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令各科进士不拘年分,愿考中书者,选取遇缺即补。雍正初,复考选举人为内阁中书。此后,凡进士、举人均可应考内阁中书,考无定时,亦无定额,内阁需人时咨礼部奏请,乃行定期考试,试以一论一诗、兼重书法,派阅卷大臣会同内阁选取。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16年)起不另招考,于会试荐卷未中之举人中选取,与由进士所授之中书相间轮补。咸同以后至光绪年间,又均有招考之举。其中进士中书补缺后,可考试差,简放主考,举人中书则不能考加试差的考试。
清代选拔内阁中书的考试。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令各科进士不拘年分,愿考中书者,选取遇缺即补。雍正初,复考选举人为内阁中书。此后,凡进士、举人均可应考内阁中书,考无定时,亦无定额,内阁需人时咨礼部奏请,乃行定期考试,试以一论一诗、兼重书法,派阅卷大臣会同内阁选取。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16年)起不另招考,于会试荐卷未中之举人中选取,与由进士所授之中书相间轮补。咸同以后至光绪年间,又均有招考之举。其中进士中书补缺后,可考试差,简放主考,举人中书则不能考加试差的考试。
即“都督中外诸军事”的省称。
官名。西晋惠帝置,与左、右、后卫率各领一军,宿卫东宫,亦任征伐,地位颇重。东晋初废,孝武帝太元(376—396)年间复置。南朝宋废。简称“太子前率”。东宫武官名。见“太子左卫率”。
科举考试中对乡、会试正主考官之尊称。
见“十雄将军”。
官名。西汉初为将军名号之一,统兵征战,事讫即罢。文帝即位,拜宋昌为之,总领南、北军,始成为重要武职,其后屡典京城、皇宫禁卫军队。东汉位次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秩万石,位亚三公。开府置官属。魏晋南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属审计部,掌审计事务。见“审计部”。
官名。隋于内侍省置掖庭局,设令、丞各二人。炀帝改内侍省为长秋监,掖庭局改为掖庭署,参用士人。唐复为掖庭局,属内侍省,掌宫人簿籍,设令二人,从七品下;丞三人,从八品下;宫教博士二人,从九品下;监作四人,
学校名。清朝国子监太学生在学肄业之处。雍正九年 (731) 置。经国子祭酒孙嘉淦奏准,获赐毗连国子监街南官房一所,为助教等官及肄业生居往,遂有此称。设正、副管学官各一人,常川住学、管理学内事务。学生六
清朝中央各部分司办事官员之泛指,如郎中、员外郎、主事。各部司官称部曹。古代官署,分部和曹,汉设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其余四人分为四曹;后又分为六曹。分曹,就象今天分部。魏晋以后,称“吏曹”为“吏部”。
见“敕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