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六爵

六爵

爵名合称。六爵置于太平天国后期,其名目为义、安、福、燕、豫、侯,是从义、安、福、燕、豫五个王号和前期侯爵演变而成的。太平天国在前期仅设王侯两爵,后曾一度将燕王秦日纲改封为顶天燕,豫王胡以晀改封为护天豫,但仅作为秦胡两人的特封。杨、韦事变以后,翼王石达开回朝,大家嘉其义气,推为义王,石达开不肯接受,天王虽以石达开综理朝政,而实际并不信任,另封洪氏族人为安、福两王来挟制石达开,达开愤而尽带精兵良将出走,朝臣不满天王措施,反对安福二王,天王不得已,将安、福二王改封为天安、天福。设置天安、天福之后,连前期所立燕、豫、侯爵名,已有五爵,石达开虽不接受义王之号,但朝臣已公推之,戊午八年(公元1856年)《颁行历书》署石达开衔为申师通军主将义、翼王,可见天王也曾承认达开为义王。石达开出走以后,逐渐在王位之后形成六爵制度。因为石达开的地位原高于安、福两王,所以六爵便以义居首。安、福两王虽为后期所封,但天王对其信任程度实高于前期燕、豫二王:侯在前期本在燕、豫之下,所以六爵次序排为义、安、福,燕、豫、侯。其中安福两王、燕豫两王,本属同级,但在六爵中则是安高于福、燕高于豫了。六爵的全称是在义、安、福、燕、豫、侯之上各加一天字,又别冠一字以为号,以资区别,如亲天义、凝天安、应天福之类。六爵升迁,一般以沿用原来所冠的字为原则,如陈玉成由成天豫升至成天义;由义升王也有以原来的爵号为王号的,如蒙得恩初为赞天侯,赞天燕,封王也称赞王,但多数另建王号。六爵虽为爵位,但因太平天国官爵不分,六爵也各有属官,主要是六书或称六科。安、福两爵设吏书、户书、礼书、兵书、刑书、工书,合称六书。义、燕、豫、侯四爵之下是否也设六书,未见记载,以前期于燕、豫二王之下设六部书,侯下设六部掌书的情况看来,义、和燕、豫、侯当亦置六书。六书有时有称为六科的,如朱雄邦为晋天燕时,其属有兵科李玉书与户科王镇东,并有指挥一官。六爵的地位,初期在王位之下,设置天将、朝将、主将、佐将之后,降在天将、朝将之下,主将常封义爵,佐将常封安爵,福、燕、豫、侯诸爵则在佐将与丞相之间。晚期封赏甚滥,中下级官员均得受封,六爵地位逐渐低落。又翼王石达开远征后,在其官制中亦增添天喜、天燕、天豫三爵。

猜你喜欢

  • 司勋上士、中士

    官名。见“司勋中大夫、下大夫”。

  • 永昌宫马群司

    官署名。辽朝永昌宫下属机构,掌马群畜养蕃息之事。置侍中、敞史等职。

  • 礼俗司

    官署名。北洋政府设置,属内务部。依照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官制,其职掌为:一、礼制;二、祀典行政;三、祠庙;四、宗教;五、褒扬节义,整饬风俗;六、保存古迹。司的主官为司长,下设佥事、主事。次年礼俗

  • 书艺

    流外官名。宋置,属翰林御书院,十年出右班殿直。参见“翰林御书院”。

  • 常从郎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增设谒者台后置,五十员,正九品,寻改为登仕郎,量事大小,受命出使。

  • 侍右

    即“侍郎右选”。侍郎右选郎中的简称,见“侍郎右选郎中”。

  • 皮毛监

    ① 官署名。隋朝陇右牧置,有监、副监及丞、录事。② 官名。隋朝陇右牧皮毛监长官,视正八品。

  • 千人

    官名。秦及西汉初属中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后更属执金吾。又,边郡、属国都尉及西域都护皆置之,为武职。西汉置,为领兵的武官,位在都尉下。将军、中尉(即执金吾)、属国都尉、西域都护都设此官。《汉书·

  • 协镇

    清朝绿营军官副将之别称。清代对副将敬称协镇。参看“副将”条。

  • 柔远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简称柔远司员外郎。清朝理藩院柔远清吏司之副长官。佐郎中掌司事。初设满洲三人,蒙古三人; 后改设满洲二人,蒙古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