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仪同三司

仪同三司

①谓官非三公而仪制待遇同于三司(三公)。《后汉书·邓骘传》:东汉殇帝“延平元年(106),拜骘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始自骘也。”魏晋时期,授予开府位从三公之文武官。南北朝授予范围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官号。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一品下,二十三年以后改从一品,位开府上。北齐二品,位三公下。② 官名。西魏、北周府兵二十四开府府所统仪同府主管将军,军号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简称仪同将军; 北周武帝建德四年(575)改为仪同大将军。隋初沿用,全称仍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勋级虽同,但已有领兵不领兵之分。③勋官、散官号。北周为九命。隋朝为十一等之第八等,正五品上; 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唐初杂用隋制,高祖武德七年(624)改为骑都尉,从五品上。金朝置为文散官四十二阶之第二阶,从一品中,位开府仪同三司下、特进上。元朝沿置,正一品,为宣授,以制命之。


官名。原意是非三公而给予与三公相同的待遇。东汉殇帝延平元年邓骘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之名自此始。晋左右光禄大夫以上并得仪同三司。北魏仪同三司,位次上公。北齐、北周、隋皆置。北齐则以仪同三司为官名。唐改仪同三司为骑都尉。见《通典·职官十六·开府仪同三司》、《隋书·百官中、下》、《后汉书·邓骘传》。

猜你喜欢

  • 抚军长

    官名。1916年,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西南护国军在广东组织军务院,推唐继尧为抚军长,总理院务。因唐继尧在云南,便以抚军副长岑春煊代行抚军长职权。民国五年(公元1916)设置,见“护国军军政府军务院”。

  • 八府

    官名合称。元朝中书省以右、左丞相各一员,平章政事二员,右、左丞各一员,参政二员,共八员宰执,合称为八府。

  • 齐三服官

    官署名。汉朝齐地制作三服之官。三服即春献冠帻��为首服, 纨素为冬服, 轻绡为夏服。官名,汉置此官,主作皇帝冠服。《汉书·贡禹传》:“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方今齐三服官

  • 陆军审计处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所属机构。宣统三年(1911)设。掌陆军部所属军队、学堂、局、厂军费之预算、决算,并审核支销。辖综察、核销二科。置处长一人掌处事,下设副官一人,科长二人,科员二十八人,录事十六人,分

  • 驰锐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陈沿之。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一班,大通三年(529)定制后班阶稍降,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十二班。陈改为拟七品,比秩六百石。武官名。南朝梁置,为加官、散官性质的将军

  • 南院都监

    官名,即南院详稳司都监,辽朝置,掌监督。见《辽史·百官志一》,参看“南院详稳司”条。官名。辽置,见“南院详稳司”。

  • 北门南牙

    官名别称。唐朝以北门谓羽林诸将,南牙谓宰相。《资治通鉴·唐中宗神龙元年(705)》:附马都尉安阳王同皎曰:“北门南牙, 同心协力, 以诛凶竖,复李氏社稷”,胡注:“南牙谓宰相,北门谓羽林诸将”。

  • 西摄

    西夏官位。枢密位之一。

  • 父老

    乡里小官,汉置,掌劝民为善防奸等。《汉书·循吏传·黄霸》:“置父老、师帅、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

  • 小师氏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置,北周沿置。地官府师氏中大夫属官,佐师氏中大夫、小师氏下大夫掌本司事务。周武帝建德二年 (573),省六府诸司中大夫,以下大夫为长官,遂为师氏司次官。宣帝即位,六府诸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