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亲卫

亲卫

①军府名。左、右卫及太子左、右卫率府,所领三卫之一,皆为内府,极受亲信,可宿卫内庑。隋朝设亲卫开府,炀帝大业三年(607)改亲侍。唐朝。有左、右卫亲卫府和率府亲卫府。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置为三卫之一,掌殿庭宿卫之事,设郎、中郎各十员,次年即罢。②近卫卫士名。左右卫、太子左右率府所领亲卫府属官。隋朝左右卫亲卫,正七品上,太子亲卫,从七品上;炀帝大业三年改亲卫为亲侍,太子亲卫为功曹。唐朝左右卫亲卫,正七品上;改功曹为率府亲卫,从七品上。甚受亲信,可宿卫内庑,号称内仗,为士大夫进身之途,皆用势官子弟。唐初,二品、三品子补亲卫,二品曾孙、三品孙、四品子、职事官五品子若孙、勋官三品以上有封及国公子,补率府亲卫。


官名,掌宿卫。隋始置,与勋卫、翊卫共称三卫,均掌宿卫侍从。见《隋书·百官下·左右卫》。唐承隋制,并设亲府为亲卫之府,府设中郎将,统帅亲卫。中郎将为正四品下,亲卫正七品上。见《新唐书·百官四上·亲卫》。辽金元也有亲卫,为扈从官。

猜你喜欢

  • ①官名。战国时秦国有里典,为一里之长,简称典。《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 “匿敖童,及占(癃)不审, 典、 老赎耐。 ”②宋朝吏职名。 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前,御药院、内衣物库、

  • 太妃

    1、晋朝称皇帝父亲遗留下来的妃嫔为太妃。《晋书·武帝纪》:“尊太妃王氏曰皋太后,宫曰崇化。”2、唐朝为诸王母的封号。见《唐会要三·杂录》。3、清代皇帝的祖父或父亲遗留下来的妃嫔称太妃。分别称皇贵太妃、

  • 封君

    ①指有封邑的贵族。《汉书·食货志》: “封君皆低首仰给焉”。颜师古注: “受封邑者,谓公主及列侯之属也。”② 因子孙显贵而受封典的人,也称“封君”。参见“封典”、“封翁”条。(1) 爵位名。战国时代各

  • 喻寒波充

    官名。吐蕃官,小整事,与整事大相、副整事等共任国事。

  • 盐引批验所大使

    官名。明清盐引批验所之主官。初,元朝于大德(1297—1307)年间置批验所,掌批验盐引。明朝沿置,以大使领之,计两浙四人,两淮、河间长芦各二人,山东一人,未入流。清朝设官十六:广东一人,直隶、山东、

  • 金部

    官署名。魏晋南北朝为尚书省诸郎曹之一,设郎 (郎中、侍郎) 为长官,隶度支尚书。唯北魏前期置为尚书曹,设尚书、长、郎等官,孝文帝改制后仍为郎曹。掌审核全国库藏钱帛出纳帐籍、钱币铸造及有关度量衡的政令。

  • 诸州造仗都使

    官名。北魏置。主管甲仗的制造。《魏书·崔光传》: “正始(504—508)中,大修器械,(崔长文)为诸州造仗都使。”

  • 大都甲匠总管府

    官署名。元朝置。初设年代不详。世祖至元二十六年 (1289) 四月,改为军器人匠都总管府。

  • 将相大臣

    泛指百官。《后汉书·朱穆传》:“夫将相大臣,均体元首,共舆而驰,同舟而济。”

  • 子大夫

    官名,即大夫,子是对男子的敬称、美称。在春秋时期,除周天子称王外,其他诸侯大国的国君也称王,王下最大的就是大夫。《国语·越语上·勾践灭吴》:“大夫种曰:‘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