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中领军

中领军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中曹操改领军置。与中护军皆典禁兵,属丞相府(一说献帝延康元年(220) 始置。)三国魏时又置领军将军,职掌同,以资格较深者任之。为禁卫军最高统领,有营兵,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并管中护军。魏末特许晋国亦置。三国蜀亦置。西晋武帝泰始七年(271)省并北军中候。惠帝时复置,一说怀帝永嘉(307—313)中始复。东晋元帝永昌元年(322) 改为北军中候,寻复,成帝时又改为北军中候,寻又复。东晋时无营兵,总统二卫、骁骑、材官诸营禁军,不再管中护军。十六国成、前凉、后燕皆置。南朝掌京师驻军及禁军,而由中护军掌外军。魏、晋、宋三品。梁武帝天监七年(508) 定为十四班,陈二品,秩中二千石。北魏侍臣带“领军”者,称中领军,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二品中,太和二十三年改为三品。北齐为领军府长官,掌禁卫宫掖,主朱华阁以外的禁卫官,又领左右卫、领左右等府,三品。西魏时仍总宿卫,恭帝三年(556) 建六官时罢。


官名,汉末曹操置,与中护军皆掌禁卫军。《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中领军司马贾辅。”三国时蜀也置。

猜你喜欢

  • 国际贸易局

    实业部直属机构。国民党政府设置,掌调查中外商情,促进对外贸易。设局长、副局长为正副长官;中西文秘书各一人,分掌机要文件及长官交办事务。局内分设四处:总务处,掌文书的撰拟与收发、保管,印信的典守,职员成

  • 石坝州判

    官名。清朝管理北运河上石坝之主官,隶于坐粮厅。掌漕粮盘剥过坝之事。每年南漕抵通,依例移驻河干,按界稽查。所辖有经管石坝军粮经纪百名,白粮经纪二十五名。嘉庆十五年(1810)裁土坝车户后,通仓转运事务皆

  • 外所千总

    官名。清朝“云骑尉”之汉名原称,详“云骑尉”。

  • 管河道

    官名。明朝于河南省置。为本省布政使佐官左右参政、参议及按察使佐官副使、佥事的分道之职,以其中一人担任,专管黄河防汛、水利诸事务。专职道员名。明清时设置。明代布政使司左右参政与按察使司副使有以管理河务为

  • 法制院参事

    官名。清末内阁法制院属官。宣统三年(1911)五月设。无定额,奏任。分任本院法律法令之起草与审议。

  • 学部咨议

    官名。清末学部之顾问官。光绪三十二年 (1906) 置。非实缺,无定员。分四等,一等视丞,二等视参议,均由学部奏派,三等视郎中、员外郎,四等视主事,均由学部委派。凡部有重要筹议之事,随时咨询。该官于教

  • 国库署

    官署名。北洋政府财政部有库藏司,国民党政府改置国库司,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改司为署,国库署以署长为主官,其主要职掌是执行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十月起施行的《公库法》,完成全国各地的“

  • 百篇举

    贡举科目名。唐朝设,应试者一日内撰诗百篇即中选。宋朝有求试者即命试。太宗太平兴国五年 (980),皇帝亲试求试士人,仅成数十首,为激励后学,仍赐及第。真宗景德三年(1006)废。

  • 布政榜

    官府文书名。北宋亲王、节度使不赴本镇者,其除授之后,学士院仍撰写榜文,由朝廷颁下,告谕本镇军民,称为布政榜。

  • 西域候丞

    候和丞为两官,候丞指本职为军候而代理丞的职务。汉置,属西域都护,故称西域候丞。《汉书·陈汤传》:“以汤、延寿前功大赏薄,及候丞杜勋不赏,及益封延寿孙迁六百户,追谥汤曰破胡壮侯,封汤子冯为破胡侯,(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