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
在今江西兴国县北。 《清一统志·赣州府一》: 江水 “在兴国县北。 源出覆笥山, 东南流至方口,合方太水,又合宝石、早溪、鳌源、龙上、池源诸水,又南径县东,合黄田水,又南至东涧口与潋江合”。
在今江西兴国县北。 《清一统志·赣州府一》: 江水 “在兴国县北。 源出覆笥山, 东南流至方口,合方太水,又合宝石、早溪、鳌源、龙上、池源诸水,又南径县东,合黄田水,又南至东涧口与潋江合”。
即今福建同安县东南石浔。明、清置巡司于此。在今福建省泉州市同安区东南。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移烈屿巡检司于此。属泉州府同安县。
即司竹园。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汉书·翟方进传》:“霍鸿负倚盩厔芒竹”,即此。又作司竹园。在今陕西省周至县东南,周围百里。《水经注·渭水》引汉冲帝诏曰:“翟义作乱于东,霍鸿负倚盩厔芒竹。”即此。
元置,在今四川苍溪县东北二十里六槐乡(槐树驿)。明为槐树马驿。
即今川、黔两省境内之赤水河。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符县“治安乐水会”。《水经·江水注》:符县“治安乐水会,水源南通宁州平夷郡鄨县,北径汉安县界之东,又径符县下,北入江”。
在今四川三台县南郪江镇。古郪县遗址附近有汉代岩墓千座。东北郪江,沿江两旁山坡上,岩墓密如蜂房,有 “汉墓之乡” 的美誉。墓壁上有各类人兽浮雕,虽粗犷而生动。
北宋景德元年(1004)改宁边军置,治所在博野县(今河北蠡县)。天圣七年(1029)改为永宁军。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改宁边军置,治博野县(今河北蠡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蠡县、博野县等地。天圣七年
在今广西崇左县北十里。《方舆纪要》 卷110崇善县: 青连山 “山势绵亘三百余里,峰峦纷列,青翠相连。其阳有青山岩,高阔深邃,奇胜不一。岩中之土,可以煎硝,郡人取之”。
在今广东新会市南崖山。《清一统志·广州府》:永福陵,“《旧志》:张世杰葬端宗于此”。
即白河。在今北京市东北部。《辽史·地理志》 顺州:“有温榆河、白遂河。”
①为五代吴越国杭州城(今浙江杭州市)南门。北宋改利涉门,南宋改嘉会门。②即江陵城(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西门安澜门。《方舆纪要》卷78荆州府:江陵城“西门旧名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