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居河
今蒙古国东部之克鲁伦河。一说在今蒙古国西南鄂尔浑河上源一带,近和林(哈拉和林)。《元史·泰定帝纪》:英宗硕德八剌被杀后,“诸王按梯不花及也先铁木儿奉皇帝玺绶,北迎帝(也孙铁木儿)于镇所。九月癸巳,即皇帝位于龙居河”。
今蒙古国东部之克鲁伦河。一说在今蒙古国西南鄂尔浑河上源一带,近和林(哈拉和林)。《元史·泰定帝纪》:英宗硕德八剌被杀后,“诸王按梯不花及也先铁木儿奉皇帝玺绶,北迎帝(也孙铁木儿)于镇所。九月癸巳,即皇帝位于龙居河”。
战国秦邑,在今甘肃灵台县西五十里百里乡。《史记·秦本纪》:秦昭王五十年(前257),“武安君白起有罪, 为士伍,迁阴密”。即此。西汉置阴密县。古邑名。战国秦邑。在今甘肃省灵台县西南。《史记·秦本纪》:
即今广西崇左县东北驮卢村。北宋置陀陵县于此。元至正间,太平路曾徙治于此。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置巡司驻防。明《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西南过驮卢, 山开水绕,百家成市,倚江北岸,旧为崇善地,
唐置,隶安北大都护府。在浚稽山,故名。当今蒙古国西南图音河、塔楚河南,古尔班博克多山一带。后废。唐羁縻州。初置年代及部落均不详。约在今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东南部。永淳、垂拱时突厥、铁勒相继叛唐后废,复建
①一名鸡子城。故址在今福建仙游县东北。《舆地纪胜》卷135兴化军《古迹》:鸡子城“在莆田县(按当为仙游县)东北十里。《旧经》云,未详其义”。《明一统志》卷77兴化府《古迹》:鸡子城“在仙游县东咸平里鸡
又称达斗拔谷。即今甘肃省民乐县东南扁都口。《资治通鉴》:唐开元十五年(727年),“吐蕃大将悉诺逻寇大斗谷,进攻甘州,焚掠而去”,即此。
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西北广阳乡南。现已没入太平湖。《舆地纪胜》卷22池州:杜荀鹤旧居“世传在石埭县之长林驿”。清康熙《石埭县志》:“长林街在县前舒溪之南,西自福安桥始,东至石界石止,杂植松杉桧柏,夹于
即今陕西安塞县西南杏子河。《方舆纪要》卷57安塞县:西川水“在县(今沿河湾镇)东南。自保安县(今志丹县)境流入界,至县东南二十里,会小平川,入肤施县境,合于延水”。
在今湖北恩施市北、建始县西北与四川奉节县交界处。《方舆纪要》卷82施州卫:石乳山在“卫西百七十里。周百余里。山石层叠,多生石乳而名”。《清一统志·施南府》:石乳山在“建始县西十五里。山石层叠,多生石乳
又作瑚裕尔河、呼裕尔河。即今黑龙江省富裕县东南乌裕尔河。源出小兴安岭西麓,流经北安、克山、依安、富裕等市县,至齐齐哈尔市以南变成大片沼泽地。清屠寄 《黑龙江舆图说·齐齐哈尔城》: “瑚裕尔河亦作乌羽尔
北周武成元年(559)改高安县置,为汶阳郡治。治所在亭子山下(今湖北远安县西北旧县镇)。隋大业初属夷陵郡。唐属硖州。元属硖州路。明属夷陵州,成化四年(1468)移治东庄坪(今远安县)。崇祯末移治鸣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