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齐郡

齐郡

①西汉改临淄郡置(旧说秦即称齐郡),治所在临淄县(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北)。辖境相当今山东淄博、青州、临朐、广饶等市县地。旋改为齐国。元封元年(前110)复为郡。东汉改为国。东晋时又改为郡。北魏时移治益都(今山东青州市)。隋开皇初废。

②南朝宋置,治所在郁洲(今江苏连云港市东云台山一带)。南齐建元初徙治瓜步(今江苏六合县东南)。后废。

③南齐建元初侨置,属青州。治所在临淄县(今江苏六合县东南瓜埠镇)。梁废。

④南朝梁置,治所在今江苏赣榆县南。东魏武定七年(549)改为上鲜县。

⑤东魏武定元年(543)置,属武州。治所在雁门川(今山西繁峙县西)。北齐废。

⑥北周并东、西永宁及真阳三郡置,属土州。治所在左阳县(今湖北随州市东北五十里)。辖境约当今湖北随州市境。隋开皇初废。

⑦隋大业三年(607)改齐州置,治所在历城县(今山东济南市)。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南、淄博、禹城、齐河、临邑、章丘、邹平、高青等市县地。唐武德元年(618)复改齐州。


(1)西汉改临淄郡置(旧说秦即称齐郡),治临淄县(今山东淄博市东北)。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淄博、青州、广饶、临朐等市县地。北齐移治益都县(今山东青州市)。自汉至晋,或国或郡,改置不常。隋初废郡。(2)东魏武定元年(543年)置,治雁门川(今山西繁峙县西)。北齐废。(3)隋大业初改齐州置,治历城县(今山东济南市)。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济南、淄博、禹城、临邑、章丘、济阳、邹平、高青、桓台、齐河等市县地。唐武德元年(618年)又改齐州。


猜你喜欢

  • 番县

    秦置,属九江郡。治所即今江西波阳县。《史记·项羽本纪》: “番君吴芮率百越佐诸侯。” 《集解》 引韦昭曰: “吴芮为番令,故号曰番君。” 西汉改作番阳县。(番pó) 古县名。秦置,治今江西省鄱阳县东北

  • 汶阳里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古洛阳城中。《资治通鉴》:西晋永宁元年(301),“黄门将(赵王)伦自华林东门出,及太子荂皆还汶阳里第,遣甲士数千迎帝于金墉城”。胡三省注:“洛阳城是有汶阳里,伦私第在焉。”在今河南

  • 三丫径

    在今广东封开县北。《方舆纪要》卷101封川县:三了径在“县(今封川镇)北二十里续岭下。相近又有埇彪径”。

  • 平东县

    ①1937年12月晋冀鲁豫边区由平定县析置,属太行区。治七亘村(今山西平定县东七亘)。1945年9月与平西县合并,改置路南县。②1940年9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平度县东部析置,治南村(今山东平度市东南南

  • 五虎岩

    在今江西定南县西南。《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定南县:五虎岩“在县城(今老城镇)东南,接和平县界。《志》云,县城南隔河不一里,以山顶分水为界,即和平县境,为江、广分界处”。

  • 猫儿庄

    ①在今内蒙古丰镇市东北。《方舆纪要》卷44大同府: 猫儿庄在 “府北百二十里。正统十四年,乜先寇大同,至猫儿庄,偏将吴法战死。既而乜先挟上皇出宣府塞,过猫儿庄、九十海子,历苏武庙、李陵碑,至黑松林,入

  • 邥垂

    春秋周邑。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北。《左传》:文公十七年(前610),“秋,周歜败戎于邥垂”。杜注:“河南新城县北有垂亭。”《水经·伊水注》:“伊水又北会厌涧水, 水出西山, 东流径邥垂亭南。”古邑名。春秋

  • 驿道集

    即今山东莱州市东北四十里驿道镇。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掖县东北有驿道集。

  • 温闷峒

    亦名温润峒。即今广西靖西县东南湖润镇。《宋史·蛮夷传》: 嘉祐二年 (1057),雷火洞主侬宗旦内属,“又补其子知温闷峒日新为三班奉职”。即“温润寨”。

  • 小蓬山

    ①亦作小遂山。即今广东徐闻县南海中头、二、三墩。《方舆纪要》卷104徐闻县:小蓬山“在县南三十里海中,前有海屿,名曰三墩。《旧志》:由此渡海四百里乃至琼州”。《清一统志·雷州府》:小遂山“突起海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