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通郡
南朝梁普通中改齐通左郡置,属益州。治所齐通县(在今四川眉山县)。太清二年(548)属青州。西魏废帝三年(554)属眉州。北周辖境相当今四川眉山、丹棱两县地。隋开皇三年(583)废。
南朝梁置,治齐通县(今四川眉山市)。辖境约当今四川省眉山、雅安等市地。隋开皇初废。
南朝梁普通中改齐通左郡置,属益州。治所齐通县(在今四川眉山县)。太清二年(548)属青州。西魏废帝三年(554)属眉州。北周辖境相当今四川眉山、丹棱两县地。隋开皇三年(583)废。
南朝梁置,治齐通县(今四川眉山市)。辖境约当今四川省眉山、雅安等市地。隋开皇初废。
在今广东南海市西南大谷村,南隔西江与鹤山、新会二县为界。清光绪《广州府志》卷69墟市:南海县有“大谷墟”。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置,属诏安县。即今福建诏安县东北上湖。明、清时为戍守要地。即今福建省诏安县东北寮上湖。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筑,为戍守处。
即今安徽歙县东北练河西岸竦口。清乾隆《歙县志》 卷1 《都鄙》 有竦口村。村名。在安徽省歙县中部、练江西岸。属桂林镇。人口1110。因处双竦河口得名。产稻、蔬菜等,为附近粮食、蔬菜集散地。皖赣铁路与慈
①在今江苏吴县西。《清一统志·苏州府一》: 寒山 “本支硎山之支峰,明处士赵宦光隐此,筑小宛堂,后为僧舍。庭前老梅相传宦光手植,芙蓉泉出其旁”。②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十八里。《晋书· 刘遐传》: 东晋建
即平地泉。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北平地泉镇。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在内蒙古所设、由张家口至归化城之驿站。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前旗西北平地泉。
在今辽宁朝阳县西北。民国 《朝阳县志》卷5: 青沟梁 “在县北八十里,大青山之支麓也”。清设千总驻守。
1926年析永福县置,属广西桂林道。治所在今广西鹿寨县东寨沙镇。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2年和雒容、中渡二县合并,改置鹿寨县。旧县名。1924年由永福县鹿寨、黄冕、寨沙三区析置,以县内有石榴水,故
即今云南大关县。清雍正十一年 (1733)大关厅由今大关县西翠华镇老城徙治于此。1913年后为大关县治。
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北十五里,与含山县交界处。《隋书·地理志》:襄安县有半阳(汤)山。《寰宇记》卷126巢县:“半汤山, 山下有泉,半冷半热以名之。”今建有疗养院。山东南有半汤镇。
在今河南卢氏县东。《水经·洛水注》:“洛水又东径高门城南。即 《宋书》 所谓后军外兵庞季明入卢氏进达高门木城者也。” 《清一统志·河南府》 “高门城” 条引 《永宁县志》 谓 “即今县西高门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