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齐安县

齐安县

①北魏正始元年(504)置,为齐安郡治。治所在今河南信阳县东。隋开皇初改为钟山县。

②南齐改思平县置,为齐安郡治。治所在今广东恩平市北二十里。隋开皇中属高州,十八年(598)改为海安县。唐武德五年(622)复名齐安县,至德二年(757)改名恩平县。

③南齐置,为齐安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南。隋废。

④南齐置,属上庸郡。治所在湖北旧郧阳府境。梁废。


古县名。(1)南朝齐永明初置,治今江苏省扬州市东北。属广陵郡。中兴元年(501年)废。(2)南朝齐置,治今湖北省麻城市西南。为齐安郡治。隋废。《资治通鉴》:南朝梁大宝二年(551年),“约分兵袭破定州刺史田龙祖于齐安”,即此。(3)南朝梁改恩平县置,治今广东省恩平市北。为齐安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又改为海安县。唐武德五年(622年)复为齐安县。属高州。后为恩州、恩平郡治。至德二载(757年)又改名恩平县。(4)北齐改��县置,治今河南省信阳市东南。为齐安郡治。隋开皇初改为钟山县。


猜你喜欢

  • 纳噜窝集

    即今吉林柳河县西南、通化县西北、辉发河上源南之龙岗山脉。《清一统志·吉林一》:纳噜窝集“在(吉林)城西南五百四十九里,长岭子之南。即分水岭林木丛密处,周围数十里。城西南及兴京界内诸河多发源于此”。

  • 崇义镇

    即今河南沁阳市西南二十四里崇义镇。唐初曾置忠义县于此。(1)在河南省沁阳市南部。面积46.5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崇义,人口6000。春秋名野王堡,为保卫野王邑(今沁阳市区)在此建堡,故

  • 巴暖三川营

    旧名古鄯堡。即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镇。《清一统志·西宁府二》:巴暖三川营“旧名古鄯堡……城周二里有奇。本朝设守备驻防”。

  • 徘徊镇

    即今河北武安市西南徘徊镇。明嘉靖 《武安县志》 卷2有徘徊镇。在河北省武安市西南部、南洺河北岸。面积104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徘徊,人口2570。洺河水经此,盘旋而东,故名徘徊。195

  • 威利州

    唐置,为羁縻州,属安化州都督府。当在今甘肃庆阳地区。后废。

  • 川蜀

    地区名。指今四川省。《元史·顺帝纪》:至正十七年(1357),“倪文俊陷川蜀诸郡,命伪元帅明玉珍守据之”。

  • 武山郡

    北周置,属广州。治所在雉阳县 (今河南鲁山县东南五十里)。辖境相当今河南鲁山、宝丰二县部分地。隋开皇初废。北周置,治雉阳县(今河南平顶山市西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平顶山市西部、鲁山县东部、宝丰县南部。

  • 鉴玄殿

    北魏平城北文明太后永固陵旁附设的殿宇。在今山西大同市北五十里方山上。《魏书·高祖纪》 载: 太和五年 (481),“夏四月己亥,行幸方山。建永固石室于山上,文碑于石室之庭,又铭太皇太后终制于金册,又起

  • 哈什柯楞水

    即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西北卡斯克连河。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4: “哈什柯楞水二源并发而汇,东北流七十余里,又北流百六十里入伊犁河。”

  • 涧磁村定窑遗址

    在今河北曲阳县涧磁村。创烧于唐。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定窑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釉、 釉、 绿釉及白釉剔花器。 它的白瓷对后代瓷器有很大影响。装饰有刻花、划花与印花三种,其中印花瓷器在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