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角楼山
在今广东恩平市西北七十里。《方舆纪要》 卷101肇庆府恩平县: 鼓角楼山 “岩峦层叠,下有流泉。其后为鸿咀山,绵延险峻,亘数十里。旧为贼垒,嘉靖三十五年,督臣谈恺讨瑶 ‘贼’ 克黎源、沙峒二砦,贼走双石岭。官军扳崖而上,克塘茶,进拔良塘十三村,诸贼皆乞降,即山旁诸瑶寨也”。
在今广东恩平市西北七十里。《方舆纪要》 卷101肇庆府恩平县: 鼓角楼山 “岩峦层叠,下有流泉。其后为鸿咀山,绵延险峻,亘数十里。旧为贼垒,嘉靖三十五年,督臣谈恺讨瑶 ‘贼’ 克黎源、沙峒二砦,贼走双石岭。官军扳崖而上,克塘茶,进拔良塘十三村,诸贼皆乞降,即山旁诸瑶寨也”。
北魏置,属西边城郡。治所在今河南商城县东北。北齐、北周之际废。古县名。北魏改雩娄县置,治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南。属边城郡。北齐、北周之际废。
①原为桐川流经安徽郎溪县治及其左右区段名。《方舆纪要》 卷29建平县: “郎溪在县治南,郎步镇以此名,下流合于桐川。” 今桐水与无量溪自广德流入县境,在合溪口合流后,西北流入南漪湖,统称郎溪。一名郎川
明洪武四年 (1371) 改筠连州置,属叙州府。治所在今四川筠连县。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卷15: 筠连县 “四山皆竹,一色相连,因谓之筠连”。十年 (1377) 废入高县,十三年 (1380) 复
元置,属顺元路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黔西县附近。后废。
在今福建宁化县南。《方舆纪要》卷98宁化县:“七孤龙在县南,北去乌路峡十五里,石峻路险,怒涛奔湍,逶迤七曲,舟行甚艰,盖即正溪所经矣。”
南明永历十年(1656),永历帝朱由榔入昆明,称滇都,置兴龙府。永历十二年(1658)底,永历帝及李定国离昆明西走。清顺治十六年(1659)复名云南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兴化军置,属江浙行省福建道宣慰司。治所在莆田县(今福建莆田市)。辖境相当今福建莆田、仙游等市县地。明洪武元年(1368)改为兴化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兴化军置,治所
元至元十一年 (1274) 改浪穹千户置,属邓川州。治所即今云南洱源县。清属大理府。1913年改洱源县。古旧县名。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浪穹千户置,治今云南省洱源县,属邓川州。明、清属大理府。1
在今湖南邵阳市、邵阳县及附近之地。《方舆纪要》卷81邵阳县:十五寨,“《志》云,邵阳县有十五砦。宋初以蛮寇抄掠,命将讨平之,置寨戍守,曰武冈、真田、白沙、水竹、界冈、三堂、罗尾、盆溪、塘儿、古限、查水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建,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北炉山镇南十里。《明史·地理志》 清平县:“南有鸡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