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鼎州

鼎州

①唐武德元年 (618) 改凤林郡置,治所在弘农县 (即今河南灵宝市)。《寰宇记》 卷6: “因鼎湖以为名。” 辖境相当今河南西部灵宝,栾川以西,伏牛山以北地。贞观八年 (634) 废。

②唐天授二年 (691) 置。治所在永安县 (今陕西泾阳县北云阳镇)。久视元年 (700) 废。天祐三年(906) 李茂贞以美原县复置,治所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北美原镇。五代梁改名裕州。

③北宋大中祥符五年 (1012) 改朗州置,治所在武陵县 (今湖南常德市)。以神鼎出于其地而得名。辖境相当今湖南常德、汉寿、沅江、桃源等县市地。南宋乾道元年 (1165) 升为常德府。


(1)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凤林郡置,“因鼎湖以为名”(《元和郡县志》)。治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灵宝市一带。贞观八年(634年)废。(2)武周天授二年(691年)置,治云阳(今陕西泾阳县北云阳镇),辖境相当今陕西三原、泾阳、礼泉县。久视元年(700年)废。唐天祐三年(906年)复置,治美原(今陕西富平县东北美原镇)。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富平县一带。五代梁改名裕州。(3)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改朗州置,治武陵县(今湖南常德市),属荆湖北路。以神鼎出于其地得名。辖境相当今湖南省常德、汉寿、沅江、桃源等市县地。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升为常德府。建炎四年(1130年),武陵县人钟相在县境唐封乡起义,称楚王,年号天载,鼎、澧、潭、岳、辰等州凡19县均响应,声势浩大,震撼宋廷。


猜你喜欢

  • 龙门城

    ①北齐武平元年(570)斛律光筑,即今山西稷山县北里许之古城。②即今广东龙门县。明初置巡司于此。弘治九年(1496)置龙门县。③即今广西钦州市南六十里龙门镇。《清一统志·廉州府》:龙门城“在钦州西南海

  • 浒山泺

    在今山东邹平县西南长白山下。《方舆纪要》 卷31邹平县 “长白山” 条下: “ 《志》 云,山下有浒山泺,在县西十五里。下流入小清河。”

  • 隆或汛

    清置,属西隆州。即今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东南隆或乡。有隆林营外委驻守。

  • 白龙县

    ①唐武德二年(619)置,属中州。治所在今山西隰县西北。贞观元年(627)废。②五代晋天福四年(939)改长松县置,属处州。治所即今浙江松阳县。以白龙津得名。北宋咸平二年(999)改松阳县。古县名。(

  • 赖亭

    在今河南商城县南。《方舆纪要》 卷50商城县: 赖亭,“ 《志》 云,殷城县有赖亭”。

  • 乌泉山

    一名乌石山。在今山西壶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42壶关县: 乌泉山在“县东南三十里。山色皆黑,山半出泉,伏地而流”。

  • 北顾山

    即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一里。《南史·梁宗室传上·萧正义传》:北固山“蔡谟起楼其上,以置军实。 …… (梁武帝)登望久之, 敕曰:‘此岭不足须固守,然京口实乃壮观’。乃改曰北顾”。即“北固山”。

  • 大丹江

    即今贵州雷山县西之丹江。《清史稿·地理志》 丹江厅:“大丹江源出厅西南,小丹江自厅东南来会, 曰九股河, 东北流, 入台拱(今台江县)。”

  • 玄城卫

    明永乐十一年(1413)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富锦市。后废。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置,治今黑龙江省富锦市。后废。

  • 平湖关

    明置,在今湖北罗田县西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76罗田县“岐岭关”条下:“又平湖关,在县西北,抵黄冈县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