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渡镇
即今安徽霍山县西南淠河西岸黑石渡村。《清一统志·六安州》 “项家桥镇” 条下: “又黑石渡镇在县西二十里。” 同治三年 (1864) 太平军陈德才部与清僧格林沁部决战于此。
在安徽省霍山县北部、东淠河西岸。面积111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黑石渡,人口1800。以渡口为名。1992年以戴家河、新店河乡和落儿岭镇的黑石渡居委会,黑石渡、牌坊畈、朱家畈、清潭沟村委会合并置黑石渡乡。1999年置镇。有茶林业和养殖业。有木器、竹编、藤编和建材等厂。六英公路经此。
即今安徽霍山县西南淠河西岸黑石渡村。《清一统志·六安州》 “项家桥镇” 条下: “又黑石渡镇在县西二十里。” 同治三年 (1864) 太平军陈德才部与清僧格林沁部决战于此。
在安徽省霍山县北部、东淠河西岸。面积111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黑石渡,人口1800。以渡口为名。1992年以戴家河、新店河乡和落儿岭镇的黑石渡居委会,黑石渡、牌坊畈、朱家畈、清潭沟村委会合并置黑石渡乡。1999年置镇。有茶林业和养殖业。有木器、竹编、藤编和建材等厂。六英公路经此。
即今广东东源县西北锡场镇。《宋史·地理志》:河源县有立溪锡场。在今广东省河源市西北锡场。北宋属河源县。
一名骑亭山。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与临沂山相接。宋 《景定建康志》 卷17: 雉亭山 “北与旧临沂县相望,今隶慈仁乡,俗又呼为骑亭山。石迈《古迹编》 云: 旧说齐武帝东游钟山,射雉,因以为名。或云,吴大
在今甘肃永靖县西。《十六国春秋辑补》卷86西秦录:东晋隆安四年(400),“乾归将叛谋泄,利鹿孤遣弟吐雷屯于扪天岭”,即此。古山名。在今甘肃省永靖县西。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南凉秃发利鹿孤遣其弟吐雷
明置,属望江县。即今安徽望江县西南杨湾镇境南下杨湾。明初设杨湾口巡司。在安徽省望江县南部、长江北岸。面积53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曾墩,人口 2850。镇因境内江湾处有一自然村,原为杨姓
明置田镇巡司,属高苑县。即今山东高青县治。清光绪《山东通志》卷37:“相传为田横故居。”(1)镇名。在山东省高青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98平方千米。人口6.6万。镇人民政府驻田镇,人口 3958
又名富江。即今广西昭平县东北思勤江。《元和志》 卷37龙平县 “富川水经县南,又东入漓水”。
一作崤函。为殽山与函谷关的合称。相当今陕西潼关以东至河南新安县地。峻阜绝涧,阪道迂回,形势险要。《史记·陈涉世家》: “褚先生曰: 吾闻贾生之称曰: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集解》 韦昭曰: “殽
西江上源之一。源于云南宣威市,流经贵州西部。元代以来称北盘江。《元史·地理志》 曲靖路:“沾益州,在本路之东北,据南盘江、北盘江之间。”《明史·地理志》 沾益州:“北有北盘江,其上流即贵州毕节卫之可渡
元初改大安军置,治所在三泉县(今陕西宁强县北大安镇)。元至元二十年(1283)降为大安县。元初改大安军置,治三泉县(今陕西宁强县东北大安镇)。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降为大安县。
在今云南曲靖市北西平镇。元于此置交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