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黄鹤楼

黄鹤楼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西部山巅。三国吴黄武二年 (223) 建。为夏口城防御之瞭望楼。《南齐书·州郡志》: “夏口城据黄鹄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上也。边江峻险,楼橹高危,俯临沔、汉。” 《元和志》 卷27鄂州: “吴黄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 崔颢 《黄鹤楼》诗云: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方舆胜览》 卷28鄂州: 黄鹤楼 “在子城西南隅黄鹤山上。此楼因山得名,盖自南朝已著矣”。历代屡有兴废。今楼兴建于1981年,现已辟为黄鹤楼公园。


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城蛇山西端山巅。相传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创建,初建于黄鹄矶头,屡毁屡修。据六朝和唐代文字记载,宋、元、明各代绘画及清末所摄照片,昔日黄鹤楼,轩昂宏伟,辉煌瑰丽,峥嵘缥缈。传说有辛氏在此卖酒,一道士常来酌饮,辛氏不收酒资,道士走时用橘皮在壁上画一黄鹤说:“酒客至拍手,鹤即下飞舞。”辛氏因此致富。越十年,道士复来,取笛鸣奏,黄鹤下壁,道士跨鹤直上云天,辛氏即建此楼等等。历代不少名人到此摹景抒怀,尤以唐人崔颢题《黄鹤楼》一诗,更名闻千古。至清光绪十年(1884年)又焚毁,仅存同治七年(1868年)重建时之铸铜宝顶。1981年重建,1985年竣工。由主楼、配亭、廊院组成。主楼矗立崇台上,钢筋水泥仿砖木结构,占地1200平方米,由72根砥柱支撑,高51.4米。外观五层,内为十层。顶层四面檐下,各悬大幅匾额,正面题“黄鹤楼”,其余三面分别题“楚天极目”、“南维高拱”、“北斗平临”。所有屋面皆覆以琉璃瓦,辉煌璀璨。

黄 鹤 楼


猜你喜欢

  • 湖岭嘴墟

    即今江西宁都县东北八十五里湖岭咀。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10宁都州图: 东北有湖岭嘴墟。

  • 红泉县

    1935年5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甘泉县析置,治临镇(今陕西延安市东南临镇)。取“红色甘泉”之义。1937年2月与宜川县合并,设立红宜县。旧县名。陕甘苏区设。1935年由陕西省甘泉县析置。取“红色甘泉”之

  • 小集镇

    ①即今河北丰南市东南三十里小集镇。清时于此设把总驻守。②即今河北南皮县东四十八里小集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0沧州图:西南有小集镇。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东部。面积77.5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

  • 昌都剌城

    即今新疆昌吉市。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 卷117 《西域土地人物略》: 昆迷失 “其北有池,有昌都剌城”。

  • 当涂侯国

    西汉置,属九江郡。治所即今安徽怀远县南马头城乡。东汉改为当涂县。

  • 白土城

    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三国志·魏书·郭淮传》:三国魏正始九年(248),郭淮讨叛羌,“淮见形上流,密于下渡兵据白土城,击,大破之”。即此。在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三国魏正始九年(248年

  • 黄山店口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北。《方舆纪要》 卷11良乡县: 黄山店口在 “县北三十里”。

  • 五云城

    即今江西万安县城。宋置县时,适有五色云见,故名。

  • 北陆浑县

    东魏天平中置,属新城郡。治所在孔城(今河南伊川县西南高山乡张村)。武定五年(547)属西魏。隋开皇初废。古县名。东魏以陆浑县改名,治今河南省嵩县东北。属司州。隋开皇初并入伏流县。

  • 光孝寺

    在今广东广州市区中部光孝路。西汉时为南越王赵佗孙赵建德故宅。三国吴时骑都尉虞翻谪居南海,构宅于此,多植萍婆诃子树,名曰虞苑。东晋隆和中,罽宾国(今克什米尔)高僧昙摩耶舍始创为王园寺。唐改为乾明法性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