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黄蘖山

黄蘖山

①在今浙江湖州市西南。《寰宇记》 卷94乌程县: “黄蘖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梁光禄卿江淹赋诗之所。”

②在今浙江义乌市北。《方舆纪要》 卷93义乌县: 黄蘖山在 “县北二十里。本名黄栌尖,后改今名”。

③即今福建安溪县南五峰山。《方舆纪要》 卷99泉州府安溪县: 黄蘖山 “在县南十五里。一名午山,亦曰南山,为邑中众山之宗。深林邃谷,饶筍蕨稜稻。山半有五峰岩,亦曰头陀岩”。

④即今福建福清市西南黄蘖山。《方舆纪要》 卷96福州府福清县 “灵石山” 条下: 黄蘖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上多蘖木”,故名。山上万福寺,创建于唐贞元五年 (789),是我国佛教黄蘖宗的发源地。清顺治十一年 (1654) 寺僧隐元东渡日本传教,成为日本黄蘖宗的祖师,此后万福寺亦成为日本国黄蘖宗各寺院的祖庙。

⑤在今江西宜丰县西。《舆地纪胜》 卷27瑞州: 黄蘖山 “在新昌县西一百里广贤乡。一名鹫峰山。旧传昔一僧自西土来,谓此山似吾佛国灵鹫山,故以名。唐宣宗微时,以武宗忌之,遁迹为僧,游方至黄蘖,与黄蘖禅师同行观瀑布”。山有黄蘖寺。

⑥在今江西余干县东南。《清一统志·饶州府一》: 黄蘖山 “在余干县东南八十里。亦名小庐山。后有龙泉,岁旱祷之。有梁僧曹晞坐禅石”。

⑦在今湖北麻城市东北。《清一统志·黄州府一》: 黄蘗山 “在麻城县东北九十里,接河南光州商城县界”。

⑧在今湖南蓝山县南九十里,接广东连县界。宋本 《寰宇记》 卷117郴州: 黄蘖山 “今谓之都庞山,……即五岭从东第三都庞岭是也”。《方舆纪要》卷80蓝山县: 黄蘖山 “山出黄蘖,因名”。


猜你喜欢

  • 蚕台县

    西汉置,属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江原道襄阳迤北。东汉废。古县名。西汉元封三年(前108年)置,治今朝鲜南江原道襄阳北。东汉建武间废。

  • 吉德国

    即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西北部吉打。清谢清高《海录》有专条记述。

  • 常丰 (豐) 堰

    在今江苏盐城市至阜宁县间串场河东岸,为捍海堰的一段。《新唐书·地理志》 山阳县: “有常丰堰,大历中,黜陟使李承置以溉田。” 今为范公堤北段。

  • 京东路

    北宋至道三年 (997) 置,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县南)。辖境相当今山东徒骇河东南,山东东明、河南宁陵、柘城县以东地区和江苏西北角。熙宁七年 (1074) 分为东、西二路。宋至道十五路之一,治宋州(

  • 零陵

    古地名。在今湖南宁远县东南。《史记·五帝本纪》: 舜 “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 通灵峰

    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北二十五里,北接宣州市界。《方舆纪要》 卷28宁国县 “旗鼓山” 条下: 通灵峰 “南去县二十五里。上有鸡冠石,绝顶宽平,泉出龙湫,下为溪流环绕,与旗鼓诸山,并为县北屏障”。

  • 当城县

    西汉置,属代郡。治所在今河北蔚县东北。《史记·高祖本纪》 引《括地志》:“县当恒都山,故曰当城。”晋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蔚县东北定安。先后属代郡、蔚州。西晋后废。

  • 月江

    即今广西横县南郁江。《方舆纪要》卷110横州:郁江“在城南。自永淳县东流至此,环抱州城,其形如月,谓之月江”。

  • 贾屋山

    即夏屋山。在今山西代县东北。《汉书·地理志》 太原郡广武县: “ [句注]、贾屋在北。”师古曰: “贾屋山,即 《史记》 所云 ‘赵襄子北登夏屋’ 者。”古山名。又称夏屋山、夏壶山、贾母山。在今山西省

  • 瑶池都督府

    唐贞观二十三年 (649) 置,属安西都护府。治所在庭州莫贺城 (今新疆阜康市东)。永徽二年 (651) 徙治千泉 (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吉尔吉斯山脉北麓库腊加特河上游一带)。辖境相当今新疆沙湾县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