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墩山
亦作篁墩山。在今四川城口县东南。《清一统志 · 太平厅》: 黄墩山 “在厅东北。距厅极远,北连秦地,南接大宁。北江发源于此”。北江即今任河。《明史·杨嗣昌传》: 崇祯末,张献忠入川,“四川将张令、方国安败之千江河……川、陕、湖广诸将毕集,复连败之黄墩,木瓜溪,军声大振”。
亦作篁墩山。在今四川城口县东南。《清一统志 · 太平厅》: 黄墩山 “在厅东北。距厅极远,北连秦地,南接大宁。北江发源于此”。北江即今任河。《明史·杨嗣昌传》: 崇祯末,张献忠入川,“四川将张令、方国安败之千江河……川、陕、湖广诸将毕集,复连败之黄墩,木瓜溪,军声大振”。
又作铜乐。西晋太康末年置,属建宁郡。治所在卤昌城(今云南陆良县南三里旧城)。南齐为建宁郡治。隋为南宁州总管府驻地。唐武德元年(618)属南宁州。贞观八年(634)属郎州,开元五年(717)复属南宁州。
南朝梁置,治所在今河南桐柏县境。北周废。
在今河南嵩县南。《新唐书·食货志四》:“开元十五年,初税伊阳(今嵩县西南旧县)五重山银、锡。”《元和志》卷5伊阳县:银铆窟“在县南五里”。古山名。在今河南省嵩县南。《新唐书·食货志》:唐开元十五年(7
即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西南一百二十里,蒲石河西之玄羊砬。《清史稿·地理志》: 宽甸有悬羊砬子。
亦曰瓦梁城。在今江苏六合县西五十五里。《明史·太祖纪》:元至正十四年(1354),元兵“围六合。太祖曰:‘六合破,滁且不免。’与耿再成军瓦梁垒,救之”。即此。即“瓦梁城”。
唐贞观五年 (631) 置,属羁縻玉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后废。
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南。《明史·李应祥传》:万历间,“丢骨、人荒、没舌三砦最强,(周)于德皆攻克,复连破卜洞王诸砦”。
①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设,属蒙古土谢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央省额尔德讷桑特。②又称东路中右旗。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设,属蒙古车臣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东方省塔木察格布拉格。③清雍正
在今浙江常山县东。《方舆纪要》 卷93常山县: 招贤溪 “在县东三十里,东流三十里入金川,与西安县境相接”。
即今北京市延庆县西南二十里康庄镇。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3延庆州图: 西南有康姬 (集)。光绪 《延庆州志》 疆域图作康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