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鸣沙县

鸣沙县

①北周改敦煌县置,为敦煌郡治。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元和志》 卷40敦煌县: 鸣沙县“以界有鸣沙山,因以为名”。隋大业二年 (606) 复为敦煌县。

②隋开皇十九年 (599) 置,为环州治。治所即今宁夏中宁县东北鸣沙镇。大业三年 (607) 属灵武郡。唐属灵州。《元和志》 卷4鸣沙县: “西枕黄河,人马行经此沙,随路有声,异于余沙,故号 ‘鸣沙’。” 神龙二年 (706) 冬移治废丰安城 (今宁夏中宁县西北石空堡附近)。大中三年 (849) 仍还旧址。元初升为鸣沙州。


(1)古县名。北魏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东鸣沙镇。北周保定二年(562年)为会州治。建德六年(577年)废州,改县为镇。隋开皇十九年(599年)复置,为环州治。大业三年(607年)州废,属灵武郡。唐神龙二年(706年)后多次被突厥、吐蕃攻陷,移治废丰安县城(今青铜峡市西南黄河东岸)等处。大中三年(849年)还旧治。北宋开宝间废。咸平中地入西夏,复置。元初升为州。(2)北周以敦煌县改名,治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属沙州。隋大业初复名敦煌县。


猜你喜欢

  • 尧沟店

    一作姚沟镇。即今山东昌乐县西尧沟镇。明嘉靖《昌乐县志》:尧沟店集“在县西二十里”。

  • 济阳

    战国魏邑。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堌阳镇。《水经·济水注》 引 《竹书纪年》: 梁惠成王三十年 (前340),“城济阳”。《史记· 苏秦传》:“ (秦) 决白马之口,魏无外黄、济阳。” 皆此。秦置县。古邑名

  • 七女湖墟

    在今广东惠州市东北。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孙中山派人到广东惠州发动起义,以响应黄冈之役。6月2日,邓子瑜和陈纯等集合少数三合会党在此截获清军防营枪械,击毙巡勇及水师哨弁多人。5日进攻泰尾,清守兵

  • 东路中末右旗

    即蒙古车臣汗部中末右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东戈壁省萨尔呼都格一带。

  • 乞勒伊站

    明初置,即今黑龙江省抚远县。明《辽东志》卷9:海西东水陆城站有“乞烈伊城”。

  • 皇华驿

    ①南宋淳熙二年 (1175) 置,在今安徽滁州市。元改为仁义驿。明初废。②明置,在今四川三台县城南。《方舆纪要》 卷71潼川州: 皇华驿 “在州治南。马驿也”。

  • 梅赖堡

    北宋政和五年 (1115) 置,属长宁军。在今四川长宁县南。不久改为石笋堡。

  • 靖湖厅

    清光绪三十年 (1904) 置,属苏州府。治所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洞庭西山之后堡。宣统三年 (1911) 并入太湖厅。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分太湖厅置,治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洞庭西山后堡。191

  • 通川郡

    隋大业三年 (607) 改通州置,治所在通川县 (今四川达川市)。辖境相当今四川达川、达县、宣汉、开江、万源、城口等市县地。唐武德元年(618) 改为通州,天宝元年 (742) 又改为通川郡,乾元元年

  • 茹寨

    在今四川金川县北庆宁乡。《清史 ·图钦保传》: 乾隆间征金川: “至萨克萨谷,其北曰茹寨,麦方熟,设碉以卫,图钦保力攻克之,焚沿河各寨。”即此。乾隆四十五年 (1780) 于此设庆宁营,驻守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