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高都镇

高都镇

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百二十里。明置高都巡司。


(1)古镇名。即今湖南省桃源县西南高都。明时置巡检司于此。(2)今镇名。(1)在山西省泽州县东北部。面积119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高都,人口3540。因汉为高都县治所,故名。隋改高都县为丹川县,唐初徙废。1949年属晋城县第九区。1953年析置泊村等四乡,1956年并设高都乡。1958年改红色公社,1962年改高都公社,1984年改镇。2001年大兴乡并入。地处巴公河下游与任庄水库南部汇合平台处。产小麦、玉米、棉花。有煤矿及陶瓷、制针等厂。太焦铁路、207国道经此,公路通晋城、高平等地。古迹有东岳庙和高都古城文化遗址。(2)在山东省蒙阴县西北部。面积90.2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高都,人口3000。镇境1948—1951年属高都区。1951年后属第六区、高都区,1957年撤区并乡后为高都乡,1958年属常路公社。1962年建高都公社,1963年改称高都区。1971年为高都公社,1985年置高都乡,1994年改置镇。高都河流经。主产小麦、玉米、花生、甘薯,盛产苹果。有小煤矿及塑料编织、砖瓦等厂和建筑公司。


猜你喜欢

  • 故关镇

    金置,属襄陵县。即今山西襄汾县西北二十里古城镇。

  • 大阖山

    在今湖北武穴市东北。《清一统志·黄州府一》:大阖山“一名峇嵝山。《县志》, 山有五峰。曰嶙峮、曰翠屏、曰梵合、曰图密、曰嶛,环绕似墙宇壁立。前为飞龙岭,亦曰罡风峡。后曰海潮峰。峰之背曰

  • 焦垫镇

    又作集点。即今江苏武进县东北焦溪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阳湖县图: 东有焦垫镇。

  • 蛟奶支线

    从今吉林蛟河市东至奶子山。长10.3公里。为吉敦铁路支线。1928年动工修建,次年建成。

  • 胜铎谷

    在今青海乐都县西北九十里。《宋史·地理志》 乐州: 德固砦 “旧名胜铎谷,崇宁三年筑五百步城,后赐名德固砦”。

  • 芳林镇

    又作芳林渡。在今广西贺县南贺江南岸。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开宝三年(970),潘美征南汉,“王师拔冯乘,前锋至芳林”。即此。古镇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南、富川江南岸芳林。北宋开宝三年

  • 旬关

    在今陕西旬阳县南洵河上。《汉书·郦商传》:商“别将攻旬关,西定汉中”。颜师古注:“汉中旬水上之关也,今在洵阳县。”在今陕西省旬阳县南洵河上。《汉书·郦商传》:商“别将攻旬关,西定汉中”。

  • 特凌场

    即今四川泸州市东北特兴镇。有桥曰特凌桥,一曰横渡桥。《明一统志》 卷72泸州: 特凌桥“在州东北三十里。宋有女子因母病归省,骤雨水涨,号泣不能渡,俄有一木流至,横凌水上,渡既不见,人以为孝感,寻造桥”

  • 芭蕉溪

    在今四川沐川县南。为中都河上源之一。《方舆纪要》卷73沐川长官司:芭蕉溪在“司东四十里。源出隆马山……入于马湖江”。《清一统志·叙州府一》:芭蕉溪“在屏山县西,雷波厅北,沐川司南界。源出隆马山阴,流入

  • 全州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全州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清湘县(今广西全州县)。辖境相当今广西全州、灌阳二县地。明洪武元年(1368)改为全州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以全州改置,治清湘县(今广西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