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流镇
清置,属沭阳县。即今江苏新沂市东南高流镇。清时有县丞驻此。
在江苏省新沂市东部偏北,东临沭阳县。面积83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高流,人口4300。早年高、刘两姓迁此定居,得名高刘;后因地势高亢,大沙河经此流入沭阳县境,谐音为今名。1957年设高流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6年置镇。产小麦、玉米、稻、大豆、花生。矿产有石英、重晶石、蛭石、水晶石等。有石粉、砖瓦、榨油、造纸等厂。新长铁路、205国道、京沪高速公路经此。
清置,属沭阳县。即今江苏新沂市东南高流镇。清时有县丞驻此。
在江苏省新沂市东部偏北,东临沭阳县。面积83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高流,人口4300。早年高、刘两姓迁此定居,得名高刘;后因地势高亢,大沙河经此流入沭阳县境,谐音为今名。1957年设高流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6年置镇。产小麦、玉米、稻、大豆、花生。矿产有石英、重晶石、蛭石、水晶石等。有石粉、砖瓦、榨油、造纸等厂。新长铁路、205国道、京沪高速公路经此。
即“江岸”。在今湖北汉口东北江岸区。集镇名。在河北省沧县东南部。刘家庙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2480。原名青龙镇,清初刘氏修庙改今名。产小麦、玉米、大豆。有绣花、橡胶等厂。有公路经村东。
明嘉靖二十五年 (1546) 置,属马营堡。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北七十里。《方舆纪要》 卷18马营堡: 松树堡 “在马营之西,……堡一望平川,无险可倚。距二边营盘道、梁栅口不过十里。近堡有孤山、双沟、磨天
今江苏宜兴市东南三十五里。唐陆希声隐于此,曾著 《颐山十七咏》,以志台池泉石林木之胜。《舆地纪胜》 卷6常州: 颐山,“ 《晏公类要》 云: 在宜兴县。陆相隐迹之所也”。
明置,在今广西桂平县东。《方舆纪要》卷108浔州府桂平县:东乐关“在府城东。又城西有西靖关,城南有南济关,城北有北定关, 皆近郊之卫”。
即今河南封丘县东留光乡。民国 《封丘县续志》 卷2 《乡镇》: “留光镇,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即今浙江湖州市西南三十里宝积山。《寰宇记》卷94引 《山墟名》 云: “昔夏后杼巡狩之所。”故名。唐颜真卿修 《韻海镜源》 于此,并撰 《杼山妙喜寺碑铭》。又称宝积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南。夏后杼巡狩之
在今四川南充市南三十五里青居山上。《舆地纪胜》卷156顺庆府:五友亭“在南充之青居山。游丙题云:明月清风为道友,古典今文为义友,孤云野鹤为自在友,怪石流水为娱乐友,山果橡栗为相保友,是五友者, 无须臾
即今福建长泰县西北良冈山。其脊大石层列,高危险峻,亘十余里,为县之主山。明《寰宇通志》卷47漳州府:良冈山“在长泰县北石铭里。山有泉,遇旱祷雨即应。山麓有良冈寺”。
又名立石山、鱼峰山。在今广西柳州市柳江南岸鱼峰公园内。唐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石鱼之山全石,无大草木,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鱼。”
西晋武帝时分比景县置,属日南郡。治所在今越南省广泽一带。南齐后废。古县名。西晋武帝时析比景县置。治今越南广平省洞海北。属日南郡。南朝宋后地入林邑国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