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驻跸山

驻跸山

①又名神山、神岭峰。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二十五里。《明一统志》 卷 1顺天府: 驻跸山“山石刻驻跸二字,金章宗尝游此”。又 《方舆纪要》 卷11昌平州: “其山绵亘而北,凡二十里,石皆壁立。正北有石梯,可登陟。金主暻尝游此,因名。”

②在今河北昌黎县西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17昌黎县: 驻跸山,“ 《旧志》: 唐太宗征高丽还,登此。郭造卿曰: 疑后魏文成帝尝游此,俗误以为太宗也”。

③即今辽宁海城市西南唐王山 (平顶山)。《新唐书·高丽传》: 贞观十九年 (645) 伐高丽,攻安市城,“帝自山驰下,虏大乱,斩首二万级。……因号所幸山为驻跸山,图破阵状,勒石纪功”。即此。另一说在今辽宁辽阳市西南十五里首山。《辽史·地理志》 东京辽阳府: “驻跸山,唐太宗征高丽,驻跸其巅数日,勒石纪功焉。俗称手山。” 按勒石纪功之驻跸山在安市城,不在此处。

④本名薛家山。在今安徽宁国县南。《方舆纪要》卷28宁国县 “鸡山” 条下: “又南二里曰薛家山。明太祖南征,尝驻跸于此,亦名驻跸山。”


古山名。有三,即今辽宁省辽阳市西南的首山(即马首山)、北宁市西北的医巫闾山及海城市西南的平顶山。因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太宗与高丽交战时,曾驻跸于上述诸山,故称。又曾为了表彰战绩,勒石纪功于驻营过的海城市南面的山上,后世亦称此山为“驻跸山”。


猜你喜欢

  • 小桥营

    明置,属崖州。在今海南省三亚市东,滨海。《清一统志·琼州府二》 “乐安营”条下:“又拨把总驻小桥营,分防藤桥诸汛。”

  • 邹容墓

    在今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西。邹容(1885—1905),原名绍陶,字蔚丹, 四川巴县(今重庆市巴南区)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1902年留学日本, 回国后来上海,著述《革命军》一书,号召推翻清皇朝,建立共

  • 昂山

    ①在今浙江龙泉市西。《方舆纪要》 卷94龙泉县: 昂山在 “县西三十里。青壁嵯峨,削入云际”。②在今江西贵溪县西南百余里。《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贵溪县: 昂山 “东连贵潭,西接梅潭,南入福建界,北

  • 昌国

    邑名。又名昌城。战国时齐地,后入燕。故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南五里昌城村。《史记·赵世家》: 惠文王二十五年 (前274),“燕周将,攻昌城、高唐,取之”。又,《乐毅传》: 燕昭王 “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

  • 南谯州

    南朝梁大同二年 (536) 侨置,治所在桑根山下 (今安徽全椒县西北)。北齐天保三年 (551)徙治新昌郡 (今安徽滁州市)。北周辖境相当今安徽滁州、全椒、来安及江苏盱眙等地。隋开皇初改为滁州。

  • 宛朐县

    即冤句县。秦置,属济阴郡。治所在今山东曹县西北。西汉景帝时,封楚元王子执于此,称宛朐侯。西晋属济阳郡。北魏、隋属济阴郡。唐属曹州。北宋改为宛亭县。即“冤句县”。

  • 旧州江

    在今广西灵山县西南, 为钦江支流。《明一统志》卷82廉州府:旧州江“在灵山县西六十里。源出流洞山, 西会南岸江, 入钦江, 注于海”。

  • 成吉思汗

    即今内蒙古扎兰屯市南成吉思汗镇。《清史稿·地理志》:布西直隶厅有成吉思汗等车站。

  • 兆兴镇

    即今黑龙江省萝北县东北肇兴镇。《清史稿·地理志》 兴东道:“黑龙江南岸有兆兴镇、裕兴镇,垦务皆盛。”1932—1953年萝北县驻此。

  • 古尔班托罗海山

    在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西北大土城乡附近。清为察哈尔右翼正红旗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