驮桃溪
在今广西上思县北。《方舆纪要》卷110上思州:驮桃溪在“县北二十里。一名驮白溪。源出东香山……下流皆入明江”。
在今广西上思县北。《方舆纪要》卷110上思州:驮桃溪在“县北二十里。一名驮白溪。源出东香山……下流皆入明江”。
即今台湾东北大海中之赤尾屿。明陈侃《使琉球录》中“过赤屿”,即此。
即今湖北浠水县东北关口镇。民国《湖北通志》卷33蕲水县:关口市“在县北三十里”。
北宋熙宁二年 (1069) 置,属彭州。治所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三十里关口。四年 (1071) 废入九陇县。
即今四川会理县北益门镇。同治《会理州志》卷9:夷门“治北五十里”。清设把总驻防。
在今江西崇义县西北金坑乡。《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上犹县: 金坑寨 “在县西百六十里。正德三年置,有小城,为戍守之所”。
①即元通惠河。源于今北京城西北玉泉山,以流经北京城东便门外大通桥而得名。《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大通河旧名通惠河,水自玉河而出,绕都城之东南,经大通桥流入高丽庄白河。”②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北。《清
在今江苏苏州市五卅路南端,跨十全河。唐白居易有“乌鹊桥红带夕阳”等诗句。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乌鹊桥,在郡前。旧传有古馆八,曰全吴、通波、龙门、临顿、升羽、乌鹊、江风、夷亭。此桥因馆得名。”
亦作龙且城。即今江苏灌云县西北龙苴镇。《南齐书·垣崇祖传》:南朝宋泰豫元年(472),崇祖“行徐州事,徙戍龙沮,在朐山南”。南朝梁置龙沮县。《清一统志·海州》 引《州志》,谓“有大小二垒。相传韩信下齐
①一名劳水、黑水。在今山西临汾市北。《寰宇记》 卷43临汾县: “涝水源出乌岭山,俗名长寿水。” 《清一统志· 平阳府一》: 涝水 “在临汾县北,源出浮山县黑山,西流合潏水,至临汾县北,入于汾”。②即
即今河南潢川县东伞陂镇。清光绪《光州志》卷1《市集》:“州东二十里有伞陂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