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马鞍镇

马鞍镇

唐置,为军镇,属嘉州。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南十二里马鞍山。


(1)在浙江省绍兴县北部,北邻杭州市萧山区。面积53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章村,人口3000。以境内马鞍山得名。1949年为马鞍乡,1958年后改公社,1983年复为乡,1985年改置镇。1992年新二、新围乡并入。产稻、小麦、油菜籽、西瓜、葡萄、淡水鱼等。有纺织、印染、五金、建材、食品、皮革、化工、塑料、机械、电子等厂。杭甬高速公路经此。古迹有始建于春秋战国时的绍兴海塘。(2)在江西省崇仁县西部。面积129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马鞍坪,人口820。传古时有一商人骑马经此暴病身亡,马鞍坠此坪上,故名。1950年属马鞍、中洲等乡,1958年合并设溪场公社。1964年改称马安公社,1984年改置马鞍乡,2001年改设镇。产甘薯、麻鸡等。有农机、电力、计量器、电器、酿造等厂。临八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汤溪塔、回澜桥和汤溪温泉。(3)在湖南省会同县境北部。面积121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相见,人口 1400。因地处马鞍山脚得名。1979年从马鞍村迁到相见。1958年建马鞍公社,1984年改乡,2001年置镇。主产稻。为县木材重点产地之一。焦柳铁路南北向贯穿全境,设有相见站。209国道经此。1935年红军长征过此,建有红军烈士墓。(4)在四川省仪陇县中部偏北。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马鞍,人口5000。清建场。因地处马鞍山麓,依山得名。1949年为马鞍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85年置镇。1992年铁山、旭日二乡并入,1994年旭日乡划出。产棉花、蚕茧、油菜籽等。有农机、木材加工、编织、酿酒等厂和果园。镇西有四道隔火瓮门,将街房分成五段,存古镇风貌。为县东商业大镇。有公路经此。纪念地有朱德故居及纪念馆。(5)在四川省资中县东北部。面积48.3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马鞍山,人口1万。1949年为马鞍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杨泗、皇觉二乡并入,2000年改建镇。有生猪、食草动物、物种水产养殖等业。有公路通县城。


猜你喜欢

  • 画山

    ①在今安徽凤阳县西南五十里。《明一统志》卷7凤阳府: 画山 “山有木,枝如杨柳,可用为画,故名”。②在今广西阳朔县东北五十里。《舆地纪胜》 卷103静江府: 画山 “在阳朔县北。苍壁丹岩,望之若屏然”

  • 路西湖

    在今安徽当涂县南。《清一统志 · 太平府》: 黄池河 “在当涂县东南八十里。……分为二派,一西入芜湖界为长河; 一北汇为路西湖”。古湖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南。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被围为田,名政和

  • 八尺寨

    在今广西邕宁县西八尺江北岸。明置巡司于此。明《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八尺之北,大江之西,巡司名八尺,驿又名黄花。”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西北、邕江南岸。以近八尺江得名。地势险要,明洪武

  • 小长安岭

    在今甘肃秦安县西北。《方舆纪要》卷59秦州秦安县:小长安岭“在县西北百有五里。山势修长,亦曰长安山。宋时置长安砦于此”。

  • 大塘

    即今贵州平塘县西北大塘乡。《清一统志·都匀府》:清平县有大塘哨。集镇名。在江西省余干县城西北部。大塘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5100。宋代汪姓建村于门前湖(俗称大塘)边得名。村北鄱阳湖盛产鲜鱼。有粮油加

  • 拉萨

    即今西藏拉萨市,西藏首府。吐蕃时名热萨,意为山羊背土。即以山羊背土建大昭寺之典故而命名。曾译为逻些或逻娑,后演变为拉萨或喇萨,藏语意为圣地。自吐蕃松赞干布迁都于此,向为西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6

  • 河坞店

    一作河坞镇。即今河南新蔡县西南老河坞。清乾隆 《新蔡县志》 卷2 《乡镇》: “河坞店,城西南二十五里。”

  • 石头口

    在今江西南昌县北。《方舆纪要》卷83赣水:“绕城而流广十里,度江之北,曰石头口。”

  • 硷 (鹻) 场堡

    明嘉靖二十五年 (1546) 置,属定辽中卫。即今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东南碱厂镇。《方舆纪要》 卷37辽东都司 “散洋峪堡” 条下: “又司东三百七十里有硷场堡,近堡有金人砦可按伏。” 万历四十六年 (

  • 王村场

    即今四川井研县西南王村镇。嘉庆《犍为县志》卷2:王村场在“县东北一百里。通井研”。产盐,清设盐课大使于此。1951年划归井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