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张镇
一名韩张堡。北宋置,属朝城县。即今河南南乐县东二十四里韩张镇。
在河南省南乐县东部。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韩张,人口4830。春秋时称朝城。唐开元年间置朝城县,治此。传辽代南京(今北京)留守韩昌葬此,故改名韩昌;后演称韩张。金称韩家镇,清光绪时称韩张堡,民国名韩张镇。1956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5年置镇。产小麦、玉米、棉花、甘薯、大豆等。有机械、修配、面粉等厂。安济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韩昌坟遗址、五代梁将王彦章壁垒遗址等。
一名韩张堡。北宋置,属朝城县。即今河南南乐县东二十四里韩张镇。
在河南省南乐县东部。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韩张,人口4830。春秋时称朝城。唐开元年间置朝城县,治此。传辽代南京(今北京)留守韩昌葬此,故改名韩昌;后演称韩张。金称韩家镇,清光绪时称韩张堡,民国名韩张镇。1956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5年置镇。产小麦、玉米、棉花、甘薯、大豆等。有机械、修配、面粉等厂。安济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韩昌坟遗址、五代梁将王彦章壁垒遗址等。
①在今四川西充县北。《方舆纪要》卷68西充县:回龙山“在县北三十里。耸翠嵯峨,萦回盘绕”。②在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大河乡。《清一统志·石砫厅》:“秦良玉墓在厅东十五里回龙山。”明弘治八年(149
北周置, 为滶川郡治。 治所在今湖北钟祥市东北。隋属竟陵郡。唐废。古县名。北周置,治今湖北省钟祥市东北。属滶川郡。隋初属郢州,后属竟陵郡。唐废。
隋置,属蒲圻县。即今湖北嘉鱼县。《寰宇记》 卷112嘉鱼县: “隋之鲇渎镇,以多生鲇鱼为镇名。” 五代南唐升为嘉鱼县。隋置,即今湖北省嘉鱼县。以多生鲇鱼得名。五代南唐保大中升为嘉鱼县。
又名临沧观。三国吴置,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十五里古新亭南。南朝宋元嘉中改名临沧观。后又改名劳劳亭。为六朝时建康城外送别之所。宋《景定建康志》卷22:“劳劳亭在城南十五里,古送别之所。考证:吴置,亭在
在今江西高安县东。《清一统志·瑞州府》: 鲇鱼洲 “在高安县东二十五里,当锦江水口之冲。水流突起,竹木萦回,为县之胜”。
指今湖北及其以东长江下游河段。唐李白《望天门山》 诗: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自北回”,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曹》 诗: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皆此。(1)古水名。即今湖北省东部长江河段。
在今北京市宣武区长椿街。为明万历四十年(1612)孝定太后为水斋禅师明阳建。主要殿宇有前殿、大殿及后罩楼等。清乾隆年间御书匾曰“大觉真源”。
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北三汇镇。清光绪《合州志》卷4:三汇坝“距城一百里”。
在今甘肃永昌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清一统志·凉州府一》: 鄂尔多古城 “俗传为元永昌王牧马城。地名黄城儿,有永昌王避暑宫。遗址尚存。……鄂尔多,旧作斡耳朵 (蒙古语意为 “宫殿”)。今改”。
即今台湾东北大海中之赤尾屿。明陈侃《使琉球录》中“过赤屿”,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