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阳寨
即今山西昔阳县东静阳。《续资治通鉴长编》: 北宋乾德四年 (966),“安国节度使罗彦瓌言与西上阁门副使田钦祚大破北汉军于静阳寨”,即此。
即今山西省昔阳县东静阳。《续资治通鉴》: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安国节度使罗彦瓌言与西上阁门副使田钦祚大破北汉军于静阳寨”,即此。
即今山西昔阳县东静阳。《续资治通鉴长编》: 北宋乾德四年 (966),“安国节度使罗彦瓌言与西上阁门副使田钦祚大破北汉军于静阳寨”,即此。
即今山西省昔阳县东静阳。《续资治通鉴》: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安国节度使罗彦瓌言与西上阁门副使田钦祚大破北汉军于静阳寨”,即此。
元大德五年 (1301) 改鄂州路置,为湖广等处行中书省省会。治所在江夏县 (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辖境约当今湖北蒲圻市以东,汉川县及长江以南,鄂州、咸宁二市以西,通城县以北地。至正二十一年 (13
①三国魏曹丕时凿。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城西灵芝园中。《三国志·魏书·文帝纪》:黄初三年(222),“是岁,穿灵芝池”。四年“夏五月,有鹈鹕鸟集灵芝池”。《邺中记》云:“灵芝池在城西三里。”后堙废。②
在今广东广州市北越秀山上。《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 越秀山 “上有越王台故址。尉佗因山筑台,因名”。《全唐诗》 卷314有崔子向《题越王台》 诗。
唐永徽二年 (651) 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后废。
在今湖北京山县北。《寰宇记》卷144京山县:张良山“在县北十里。山有张良走马路。至今不生草木”。《方舆纪要》卷77京山县:张良山在“县北八里。峰峦高峻,草木秀美。峭壁间有一横径,多马迹,俗传子房曾息兵
即元秃鲁兀、端州站。在今朝鲜咸镜南道端川西十三里旧城。明《辽东志》卷9:开原东陆路至朝鲜后门有“秃鲁”站。后废。
①明置,属北平都司。在今河北唐山市东北十五里开平镇。《方舆纪要》卷17滦州:开平中屯卫“旧在口北大宁沙岭,后移真定,永乐初复移建于此城,周四里,拨遵化卫军守御”。②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属北平
即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西北六十九里班老乡。1934年 “班洪事件” 中村民曾英勇抗击英军的侵略。1960年根据 《中缅边界条约》 由我国收回。傣语 “班” 为坪, “老” 为酒, 意即
在今浙江余姚市南。《方舆纪要》 卷92余姚县: 茭湖岭 “在县南五十里。山径峭险,亦四明(山) 之别岭也”。
春秋晋邑。在今河南孟县西三十五里。《春秋》: 僖公二十八年 (前632),“天王狩于河阳”。即此。(1)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河南省孟州市西。《春秋》:天王狩于河阳。即此。西汉置为河阳县。(2)集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