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青阳县

青阳县

①建置无考。北周属九陇郡。治所在今四川彭州市北境。隋开皇初废入九陇县。

②唐天宝元年 (742) 分南陵及秋浦、泾县置,属宣城郡 (后改宣州)。治所即今安徽青阳县。《元和志》 卷28青阳县: 以 “在青山之阳为名”。永泰元年(765) 改属池州。五代南唐改属升州。北宋开宝八年(975) 复属池州。元属池州路。明属池州府。民国初属安徽芜湖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


在安徽省南部。属池州市。面积 1100 平方千米。人口28万。辖11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蓉城镇。三国吴置临城县,治今蓉城镇南,属丹阳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入南陵县地。唐天宝元年(742年)析南陵、泾县、秋浦三县地置青阳县,以在青山之阳为名,治今蓉城镇,属宣州。永泰二年(766年)改属池州。元属池州路。明、清属池州府。1914年属芜湖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1949年属皖南行署区池州专区,1952年属安徽省安庆专区。1965年属池州专区,1971年属池州地区。1980年属宣城地区,1983年属芜湖市,1988年复属池州地区。2000年属池州市。地处皖南山地北部。九华山耸峙在西南境,十王峰海拔 1342 米为最高点。南、东、北部为低山丘陵。中部以岗畈相间的河谷盆地为主。青通河及其支流七星河纵横流注在河谷盆地,北至大通镇入江。九华河纵贯西部,北至梅龙入江。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以松、杉、竹、槠、桐为主,产桐油、生漆、香菇、木耳。农产有水稻、油菜籽、豆类、苎麻、蚕茧等。产九华毛峰、黄石毛峰等名茶。矿产有铜、硫铁、铅、锌、煤、石、大理石等。有缫丝、麻纺、棉纺、化肥、竹编工艺等厂。318国道、合黄、桥岩等公路干线交会于县境。青通河下游汛期通行小轮。有九华山风景名胜区及大平山房、柯乔门坊、刘冲石刻、滕子京墓等名胜古迹。


猜你喜欢

  • 吉慈尼国

    指以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南加兹尼为首都之伽色尼朝(962—1186)而言。南宋赵汝适《诸蕃志》卷上:“吉慈尼国, 自麻罗拔国约一百二十程可到。”

  • 琯头

    即今福建连江县南琯头镇。清 《乾隆内府舆图》: 连江县西南有琯头。集镇名。在浙江省乐清市西南部、瓯江北岸。属北白象镇。人口2020。元设巡检司。明置镇。明为温台驿道最南驿,名横春驿。设馆舍,名馆头;后

  • 吉水县

    南唐保大八年(950)析庐陵县置,属吉州。治所即今江西吉水县。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吉水州。明洪武初复为县,属吉安府。民国初属江西庐陵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在江西省中部。属吉安市。面积 247

  • 涪阳坝场

    即今四川通江县西北涪阳镇。清道光《通江县志》 卷2: 涪阳坝 “离城九十里”。北周符阳县治此。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红江县苏维埃驻此。

  • 南河城

    即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后汉书·西域传》: “焉耆国王居南河城,北至长史所居八百里。……有海水曲入四山之内,周匝其城三十余里。”

  • 牧龙亭镇

    即今江苏江宁县西南牧龙镇村。清同治《上江两县志》 卷5 《城厢》: 有 “牧龙亭”。光绪《江苏全省舆图》 江宁县记: “牧龙亭镇在城西南七十里。”

  • 回州

    唐贞观四年(630)于回乐县境置,治所当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十三年(639)废。唐贞观四年(630年)于回乐县境置,治丰安县(约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灵武市一带)。辖境不详。贞观十三年废。

  • 岭政县

    即钦政县。在今广西蒙山县西北。《旧唐书·地理志》 蒙州: “武德四年置南恭州,割荔州之立山、东区、纯义三县置岭政县。……十二年省岭政入立山。”

  • 广德王国

    西汉鸿嘉二年(前19)封中山宪王孙云客于黟县,为广德王。治所在今安徽黟县东五里。建平三年(前4)以云客弟广汉绍封为广平王。王莽始建国元年(9)废。

  • 卑水县

    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 置,属越嶲郡。治所在今四川美姑县西南。一说在今昭觉县北。《三国志·蜀志·张嶷传》: “定笮、台登、卑水三县去郡三百余里,旧出盐铁及漆。” 南齐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