雹河
即今瀑河。亦名鲍河、南易水。《续汉书·郡国志》 涿郡故安: “雹水出。” 《水经· 易水注》: 易水 “出代郡广昌县东南郎山东北燕王仙台东。山之东麓即泉源所导也。《经》 所谓阎乡西山,其水东流,有毖水南会,浑波同注,俗谓之为雹河”。
即今瀑河。亦名鲍河、南易水。《续汉书·郡国志》 涿郡故安: “雹水出。” 《水经· 易水注》: 易水 “出代郡广昌县东南郎山东北燕王仙台东。山之东麓即泉源所导也。《经》 所谓阎乡西山,其水东流,有毖水南会,浑波同注,俗谓之为雹河”。
在今湖南桂阳县南八十里。《舆地纪胜》 卷61桂阳军: 晋岭 “晋时出银,因以为名”。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即今云南马龙县。二十八年(1395)降为马隆守御千户所。
①在今四川小金县西小金川河北岸新格乡(僧格宗)。《清史稿· 图钦保传》: 乾隆三十七年(1772) 征金川,“师进至僧格宗,图钦保自河西科多渡桥攻河东,至喀咱木笼山梁,抵奢垄,贼奔美诺”。②在今西藏洛
在今湖北崇阳县东。《清一统志·武昌府二》:张咏读书堂“在崇阳县东六十里港陂。扁曰休心。咏尝赋诗自记”。
即今湖南望城县西北三十四里乔口镇。《资治通鉴》: 五代后周广顺二年 (952) 十月,吴越伐南唐,“甲午,(王) 逵等克桥口及湘阴”。在今湖南省长沙市郊。《资治通鉴》:五代周广顺二年(952年),吴越
即沙随城。在今河南宁陵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50宁陵县: 沙随城 “亦曰沙阳亭。或谓之棠阳城,俗谓之堂城”。
又作贝丘、沛丘。春秋、战国属齐。在今山东博兴县南五里。《左传》:庄公八年(前686),“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史记·楚世家》:顷襄王十八年(前281),楚人有好以弱弓微缴加归雁之上者,对顷襄王
即今新疆和静县西北开都河上游。《清一统志·喀喇沙尔》: 准裕勒都斯河 “在喀喇沙尔西北。源出裕勒都斯地东北十里,西流会布拉图泉、扎噶苏台泉、格纳特泉、乌里雅图泉、乌尔图泉,出额勒伯克山谷口,与巴伦裕勒
在今江西樟树市东北。明《寰宇通志》卷37临江府:瓦城“在府治(今临江镇)东北四十里。俗传五代时乡豪建此以自保聚”。
即介山。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即“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