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雁门山

雁门山

①在今山西阳高县西北。《山海经·北次三经》: 碣石之山 “又北,水行五百里至于雁门之山, 无草木”。 《水经·㶟水注》: 雁门山 “雁出其门, 在高柳北, 高柳在代中, 其山重峦叠��, 霞举云高,连山隐隐,东出辽塞”。

②一名句注山。在今山西代县西北三十五里。《尔雅·释地》: “北陵西隃雁门是也。” 郭璞注: “即雁门山也。” 唐于山上置雁门关。

③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南。宋 《景定建康志》 卷17引 《旧志》 谓雁门山 “山势连绵,类北地雁门,故以为名”。《舆地纪胜》 卷17建康府: 雁门山 “或云有雁门僧居此,故名”。李白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诗: “绿水向雁门。” 即此。

④在今四川梓潼县南三十里。《舆地纪胜》 卷186隆庆府: 雁门山 “在梓潼县南三十余里,连至兜岗山。东西起两岭,雁从中过,故曰雁门”。


古山名。又名雁门塞。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相传因其双峰陡绝,雁度其间,故名。《尔雅·释地》:“北陵西逾雁门。”郭璞注:“即雁门山。”又句注山与此山冈陇相接,故亦有雁门山之称。


猜你喜欢

  • 柏壁

    在今山西新绛县西南二十里柏壁村。《元和志》 卷12正平县: 柏壁 “后魏明帝元年于此置柏壁镇,太武帝废镇,置东雍州及正平郡。……柏壁高二丈五尺,周回八里”。《旧唐书·太宗本纪上》: 唐武德二年 (61

  • 在今山东滕州市西二十五里。《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居休。”西汉封楚元王子富为休侯,即此。古邑名。战国齐邑。在今山东省滕州市西北。《孟子·公孙丑》:“孟子去齐,居休。”即此。西汉初置休侯国。

  • 椎梅州

    亦作推梅州。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

  • 石灰山关

    明初置,在今江苏南京市北。《方舆纪要》卷20江宁县:石灰山关“在幕府山北”。

  • 东福山

    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东北部中街山列岛。《清史稿·地理志》:定海直隶厅有“东、西福山”, 即此。

  • 福建行中书省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福建路置,治福州 (今福建福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二十二年 (1285) 并入江浙行省。至正十六年(1356) 复置,二十六年 (1366) 废。明洪武二年 (136

  • 双井堡

    即今甘肃高台县西北一百七十里双井子村。《清一统志·肃州》:双井堡“在高台县镇夷城西南七十里,西至本州临水堡六十里。城周一百二十四步。今有把总”。

  • 偏桥镇

    清置,属宜君县。即今陕西宜君县北三十里偏桥乡。

  • 白水洋市

    即今浙江临海市西白水洋镇。民国《临海县志》卷4:白水洋市“在县西五十里”。

  • 云母泉

    在今湖南华容县东南墨山下。唐李华《云母泉诗》序:“洞庭湖西玄石山,俗谓之墨山。山南有佛寺,寺倚松岭,下有云母泉……自墨山西北至石门,东南至东陵,广轮二十余里,尽生云母……井泉溪涧,色皆纯白,乡人多寿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