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雁荡山

雁荡山

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北。主峰海拔1056米。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 “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未尝有言者。” 至北宋太平兴国初僧全了栖止此山,建灵岩寺,山始显名。《元丰九域志》 卷5温州: 乐清县有 “雁荡山”。《方舆纪要》 卷94温州府乐清县:雁荡山 “岩峦盘曲,凡数百里。其峰百有二、谷十、洞八、岩三十,争奇竞胜……绝顶有湖方十余里,水常不涸,雁之春归者留宿焉,故曰雁荡”。今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


在浙江省东南部。《广雁荡山志》:“春雁归时多宿于此,故名。”东北—西南走向。分南、北两山。山体主要由流纹岩和凝灰岩组成,节理发达。北雁荡山主要在乐清市境,主峰百岗尖(1150米),次高峰雁湖岗(1057米)。南雁荡山主要在平阳县西,主峰九峰尖(1237米)。通常所称雁荡山,指北雁荡山。雁湖岗顶有雁湖,芦苇丛生,结草成荡,秋雁常来栖宿,故称雁荡。雁荡开始知名于唐初,至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以后,声誉渐著,寺庙亭院相继而兴,当时曾有十八古刹、十六亭、十院。至明代,雁荡百二奇峰的名称已全部形成。风景区东起羊角洞,西至芙蓉白岩,南起筋竹涧口,北至仙姑洞,面积约400平方千米。分为灵峰、灵岩、大龙湫、雁湖、显圣门、仙人桥、羊角洞等风景区,东南部风景较集中,灵峰、灵岩、大龙湫称为雁荡风景三绝。全景区计有一百零二峰、六十四岩、四十六洞、二十六石、十四嶂、十八瀑、二十八潭、十三坑、十三岭、十泉二水、八门四阙、七溪一涧、八桥二湖等风景点,共380多处。中以峰、石、涧、瀑称著。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辟有国家森林公园,并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


猜你喜欢

  • 真仙观

    在今江西贵溪县西南上清镇东端。《明一统志》 卷51广信府: 上清宫 “在龙虎山。汉天师张道陵之后居之。唐名真仙馆。宋大中祥符间改上清观。政和间赐名上清正一宫”。晋时为传箓坛,唐时改真仙观,在今江西省贵

  • 福禄镇

    在今广西宜山县西北福禄村。《明史·地理志》 天河县: “嘉靖十三年又迁福禄镇。”(1)古镇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天河镇西南。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移天河县治此。(2)在重庆市梁平县

  • 苻离县

    即符离县。治所在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八里老符离集。《资治通鉴》: 唐咸通十年 (869),康承训讨庞勋,张玄稔 “直趋苻离”。即此。

  • 卢溪水

    ①又名湟水、洭水。即今广东连州市西北东陂河、连江。《水经·洭水注》:洭水“出桂阳县西北上驿山卢溪,为卢溪水,东南流径桂阳县故城,谓之洭水”。《方舆纪要》卷101连州:卢溪水在“州西北二十里。源出湖广蓝

  • 黄崎

    在今福建惠安县东。明洪武二十年 (1387)置黄崎巡司于此。清初废,有把总驻此。

  • 木头城子

    即今辽宁朝阳县西南一百十里木头城镇。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热河省朝阳县:“木头城子位于大凌河左岸,距县市九十五里。”

  • 平羌砦

    北宋置,属延安府。在今陕西安塞县北坪桥乡。《宋史·地理志》 延安府:平羌砦“地本克胡山砦,绍圣四年赐名”。

  • 草滩镇

    即今陕西西安市北草滩镇。清于此设县丞,民国改为县佐。

  • 越常县

    三国吴置,属九德郡。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西北甘禄附近。因越裳 (常) 国为名。隋大业初属日南郡。唐武德初改为越裳县。古县名。三国吴置,治今越南河静省甘禄附近,属九德郡。唐时改越裳县。

  • 旺清门

    一作汪清门。即今兴京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东南旺清门朝鲜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