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兀纳么连
又译额而古涅、也儿古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河。《明实录》:永乐五年(1407),“阿鲁兀纳么连鞑靼头目脱完石花等来朝”。阿鲁兀纳即额尔古纳,“么连”意为河。
又译额而古涅、也儿古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河。《明实录》:永乐五年(1407),“阿鲁兀纳么连鞑靼头目脱完石花等来朝”。阿鲁兀纳即额尔古纳,“么连”意为河。
亦名信石山。在今广西玉林市东南二里。《旧唐书·地理志》 南流县:牢州“以牢石为名。牢石高四十丈,周二十里,在州界也”。
南朝梁、陈间置,属合浦郡。治所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六靖镇。以陆水为名。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属辩州,寻属禺州。贞元中改名罗辩县。后复名陆川县,唐末改属容州。北宋淳化五年(994)迁治今陆
在今广东兴宁市东。清同治 《广东图说》 卷89兴宁县: 和山堡在 “城东十里。内有小村五”。
北宋置,属定边军。在今陕西吴旗县西北。金废。北宋置,在今陕西省吴旗县西北。《宋史·地理志》:定边军有鸡觜堡,即此。
清康熙三年 (1664) 置,属乌兰察布盟。驻地在今内蒙古固阳县东北白灵淖乡。20世纪40年代迁驻喜拉(在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西北)。1952年并
古泽薮名。即阳纡。《淮南子·修务训》:“禹之为水,以身解于阳盱之河。”
即今四川南溪县北大观镇。民国《南溪县志》卷1:大观镇“原名观音铺,民国元年易今名。地号百里冲。为宜、富往来孔道, 居民数百家”。(1)在重庆南川市西北部。面积133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
原名延贤堂,又名听讼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内。《宋书·文帝纪》:元嘉三年(426),“车驾临延贤堂听讼”。唐许嵩《建康实录》卷17:南朝梁天监六年(507),改“听讼堂为仪贤堂”。《梁书·侯景传》:太
或作工布。西藏古代族部名。藏文史籍《敦煌吐蕃文书》及《吐蕃工布摩崖碑》载:在工地区,首领为工首领,名叫噶布。工堡在隋、唐以前为西藏最早的小邦之一,其首领与吐蕃王室同出一源,后被吐蕃征服。地在今西藏工曲
①又名西湖、大湖。即今北京城西南莲花池。《水经·㶟水注》:“㶟水又东,与洗马沟水合,水上承蓟城西之大湖。湖有源,水俱出县西北,平地导泉,流结西湖。湖东西二里,南北三里,盖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