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山
在今浙江鄞县东宝幢乡。《舆地纪胜》卷11庆元府:阿育王山“在鄞县东三十里。有广利院”。
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属四明山脉。据清光绪《鄞县志》载:阿育王山在贸山之东,高数百仞,相传阿育王见灵,建寺其下,因以名山。阿育王寺依山叠砌,有径登山。主要由流纹斑岩、流纹岩和熔凝灰岩构成。海拔261.4米。山上林木苍郁,幽雅多姿。
在今浙江鄞县东宝幢乡。《舆地纪胜》卷11庆元府:阿育王山“在鄞县东三十里。有广利院”。
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属四明山脉。据清光绪《鄞县志》载:阿育王山在贸山之东,高数百仞,相传阿育王见灵,建寺其下,因以名山。阿育王寺依山叠砌,有径登山。主要由流纹斑岩、流纹岩和熔凝灰岩构成。海拔261.4米。山上林木苍郁,幽雅多姿。
清雍正三年(1725)置下龙土巡司,属太平府。治所即今广西龙州县。七年(1729)废,移太平通判驻防。乾隆五十六年(1791)改为龙州厅。
①春秋楚置,即今江西波阳县。《史记·楚世家》: 楚昭王 “十二年,吴复伐楚,取番”,即此。秦置番县。②亦作蕃。藏文音译。指西藏远古某地区,或指吐蕃即西藏地区,或指大蕃即藏族聚居地区。(番pó) (1)
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南九十里盘山村。《方舆纪要》卷28宁国县:“乌石城在县南九十里槃山北,相传南唐时置城,以备吴越处也。”
①在今河北井陉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4井陉县:云凤山在“县(今城关镇)西北四十里,山势回翔有险可恃。元末土人保此曰凤山砦”。②在今四川营山县北一里。《方舆纪要》卷68营山县:云凤山“在县治北,山势高
明成化八年(1472)置,属郧阳卫。治所在今湖北竹山县东。后废。
一名吴家店。即今河南信阳县(平桥镇)西北七十五里吴家店镇。民国《重修信阳县志》卷6《塞堡》:吴家镇寨“即保定寨。同治五年……创修”。
在今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东南七十里,与抚宁县接界。明弘治中筑城。《方舆纪要》 卷17卢龙县: 罗汉洞关,“隆庆初蒙古土蛮入沙岭、罗汉洞,大掠郡境”。即此。
在今山东临朐县西南。《清一统志·青州府一》: 海浮山“在临朐县西南二十里。下临熏冶泉”。
①西汉置,属朔方郡。治所在今内蒙古磴口县北布隆淖乡西南五里古城。东汉为朔方郡治。东汉末废。《水经·河水注》: “河水东北径三封县故城东,汉武帝元狩三年置。《十三州志》 曰: 在临戎县西一百四十里。”
元置,属水达达路。治所在忽帖罕站(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北大古洞村)。辖境约当今松花江北支流大小古洞河流域 一带。后废。元置,治今黑龙江省依兰县西北大古洞村。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