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阳曲县

阳曲县

西汉置,属太原郡。治所在今山西定襄县东南侍阳。东汉末移治今山西太原市北阳曲镇。北魏属永安郡,移治今阳曲镇南。隋开皇六年(586)改阳直县,十六年(596)改为汾阳县。唐武德七年(624)复改为阳曲县,属并州。治所即今阳曲镇。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移治今太原市。1948年移治黄寨(今阳曲县)。


在山西省中部。属太原市。面积 2017.6 平方千米。人口14.3万。辖4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黄寨镇。春秋晋置盂县,治今县东北大盂镇。战国属赵。汉置狼孟县,治今黄寨。与盂县并隶太原郡。东汉末移阳曲县(西汉置,故治在今定襄县)于今太原市东北阳曲镇,属太原郡。清道光《阳曲县志》:“阳曲乃汾曲之阳。”西晋阳曲、狼孟、盂三县同属太原国。北魏废狼孟、盂二县。隋开皇六年(586年)改阳曲县为阳直县,十六年又改名汾阳县。大业中复又改阳直县。唐武德七年(624年)复改名阳曲县。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县治移于唐明镇,即今太原市,为并州郭下县,嘉廞四年(1059年)为太原府治。金为河东北路太原府治。元为冀宁路治。明为山西省太原府治。清承明制。1914年属冀宁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为山西省会。1937年析置东、西阳曲。1948年复为阳曲县,移治黄寨镇。1949年属忻县专区。1958年属太原市。地处太原和忻定断陷盆地之间。杨兴河、泥屯河、凌井河、温川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谷子、玉米、薯类、油料作物为主。矿产有煤、铁、石膏、石英、云母、铝土等。工业有采煤、冶炼、化工、建材、机械等。北同蒲铁路、108国道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不二寺、无梁殿、白龙庙、三藏寺、明泰大师塔等。


猜你喜欢

  • 万流溪

    即今四川巫山县东南之官渡河。《明史·地理志》巫山县:“东有大宁河,又有万流溪,皆注入大江。”《清一统志·夔州府一》:万流溪“在巫山县东六十里。自湖北恩施县大溪河发源,东流至万流驿入大江”。

  • 古筑

    即今安徽夥县西南十里西武乡。清道光《夥县志》卷2:四都有古筑。集镇名。在安徽省黟县西部、古筑河北岸。西武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098。原为西通祁门的驿道,宋代曾建西武镇。村以河名。产稻、油菜籽、苎麻

  • 八宝山

    在今河北怀来县西北二十里八宝山乡。清乾隆《宣化府志》卷5怀来县:八宝山,“《宣化镇志》:在新保安城北八里”。在北京市复兴门外、石景山区东部。原名黑山,后因附近产火石(石英石)、石灰石、红土、坩土(耐火

  • 龙水县

    ①隋义宁二年(618)置,属资阳郡。治所在今四川资中县西北一百四十里发轮镇南。一说在今资中县西北龙结镇。《元和志》卷31:龙水县“以县西北有溪,屈曲绕州如龙,因以为名”。唐武德初属资州。宣和二年(11

  • 永定营

    ①清雍正六年(1728)置,属建昌镇。在今四川宁南县(披沙)。设游击驻防。②在今贵州铜仁市北。明万历七年(1579)将马公坪营改置,设千户防守。明万历七年(1579年)以马公坪营改置,在今贵州省铜仁市

  • 安平州

    北宋皇祐元年(1049)改波州置,属邕州左江道。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南安平。元属太平路。明属太平府。民国初属广西镇南道。1928年撤销,并入雷平县。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以波州改名,治今广西壮族自

  • 清溪墟

    ①即今广东英德市北七十里北江东岸之清溪村。北宋置清溪镇。明置巡司于此。②即今广东东莞市东南清溪镇。清宣统 《东莞县志》 卷7: 东江 “又北屈东北过长山旧围,清溪墟水合上官仓水自东南来注之。上官仓水…

  • 摆笼山

    在今贵州贵定县南。《方舆纪要》 卷123新添卫: 摆笼山 “ (把平砦长官) 司东二十里”。

  • 胭脂城站

    元置,在今甘肃山丹县东南。明废。古驿站名。元置,在今甘肃省山丹县东南。明时废。

  • 亦迷河

    今吉林德惠县东、九台市西之饮马河。《明史·冯胜传》:洪武二十年(1387),“纳哈出将士妻子十余万屯松花河,闻纳哈出伤,惊溃。胜遣观童谕之乃降……还至亦迷河, 复收其残卒二万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