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宗县
元至元十三年(1276)以原强宗部置,属澂江路。治所在今云南澄江县北三十五里阳宗镇。万历《云南通志》卷2:“强宗讹为阳宗。”明属澂江府。清康熙八年(1669)废入河阳县。
古县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治今云南省澄江县北阳宗镇。属澂江路。明、清初属澂江府,康熙八年(1669年)废入河阳县。
元至元十三年(1276)以原强宗部置,属澂江路。治所在今云南澄江县北三十五里阳宗镇。万历《云南通志》卷2:“强宗讹为阳宗。”明属澂江府。清康熙八年(1669)废入河阳县。
古县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治今云南省澄江县北阳宗镇。属澂江路。明、清初属澂江府,康熙八年(1669年)废入河阳县。
即今贵州黎平县东南洪州镇。民国时置县佐于此。在贵州省黎平县东部、洪州河东岸太华山下。面积301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洪州村,人口 3820。 因九江、安民、德顺三条小河于此汇流,长期受山
在北宋东京城(今河南开封市)外城南面中门朱明门(又称南薰门)外。《续资治通鉴长编》:乾德元年(963),“募诸军子弟数千人,凿池于朱明门外,引蔡水注之,造楼船百艘”,习战池中。初名教船池,开宝六年(9
郑成功治台时设,即今台湾省台南县南新化镇。清康熙间蒋毓英 《台湾府志》 卷1: 新化里“离府治一十二里” (高拱乾 《台湾府志》 作 “离府治四十里”)。
①南齐置,属西楚州。治所在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大桥乡三官集。隋开皇三年(583)废。②东魏武定元年(543)置,属廓州。治所在今山西原平市境。北齐废。③西魏改广宁郡县,治所在鄣县(今甘肃漳县西南五里)。北
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都城在莎车城 (今新疆莎车县)。东汉永建二年 (127)属西域长史。南北朝时名渠沙国。西域古国名。汉时王治莎车城(今新疆莎车县境内)。属西域都护。魏、晋、南北朝时称“
春秋时名郚,后演变为鄌郚。即今山东昌乐县南鄌郚镇。明嘉靖 《昌乐县志》: 唐郚店集 “在县南五十里”。
在今陕西澄城县南五十里。《宋名臣言行录》: “李显忠初仕金,知同州,密图南归,由汉村经临高原奔夏。” 即此。在今陕西省澄城县南。宋时李显忠仕金,知同州,后密图南归,由汉村经临高原奔夏,即此。
西晋置,属汉中郡。治所在今陕西洋县东。《元和志》 卷22黄金县: “因黄金水而名。” 南朝宋、齐时废。北魏大统十二年 (546) 复置,属晋昌郡。隋大业十一年 (615) 移治巴岭镇 (在今洋县东北)
即今青海湟源县。《清一统志·西宁府二》:丹噶尔城“在西宁县西九十里,周七百七十丈。本朝雍正五年筑,设参将驻防。乾隆九年增设主簿。其路逼西藏,地通青海,兼为番人交易之所”。道光九年(1829)于此置丹噶
即今江西宁都县西南赖村镇。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9: 雩都县东北有赖村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