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闽江

闽江

一名建江。福建省最大的河流。长度及流域面积约占全省面积之半。北源建溪出仙霞岭,中源富屯溪和南源沙溪均出武夷山脉。在今南平市附近汇合后始称闽江,东南流到福州淮安附近分南北二支,至马江罗星塔复合,折向东北流入东海。因横穿福建省境,福建简称 “”,故名闽江。《资治通鉴》: 五代汉乾祐三年 (950),南唐剑州帅查文徽 “遣剑州刺史陈诲将水军下闽江……会大雨,水涨,诲一夕行七百里至城下,败福州兵,执其将马先进等”,指此。


福建省最大河流。横跨福建全省。北源建溪出仙霞岭,中源富屯溪和南源沙溪均出武夷山,在南平市附近汇合后称闽江。东南流到福州市附近分南、北两支,至罗星塔复合,折向东北流入东海。长541千米,流域面积6.09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 1850米3/秒。 上游水流湍急,森林茂密;中游也称剑溪,多暗礁险滩,两岸峭壁挺拔;下游江面开阔,沙洲、边滩发育。支流有尤溪、古田溪、大樟溪等。干、支流多直交成方格状水系,水量丰富,为重要水运通道。建有古田溪、沙溪口和水口等水电站。因横穿福建省境,福建简称“”,故名闽江。据《资治通鉴》,南朝陈天嘉五年(564年),陈宝应“据建安、晋安二郡,水陆为栅,以拒章昭达,会大雨,(闽)江涨,昭达放筏冲宝应水栅,尽坏之”。即此。


猜你喜欢

  • 富州新城

    在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西南五十里双髻山下。北宋初,蛮置富州于此,谓之富州新城。《宋史·地理志》 沅州: 熙宁六年 (1073),以 “富州新城为镇江砦”。即此。

  • 三合山

    在今四川蓬安县西五十五里。《明一统志》卷68顺庆府:三合山“在蓬州西五十里”。 《方舆纪要》卷68蓬州:三合山“三峰并起,围环相合,因名”。

  • 阳明堡

    即今山西代县西南阳明堡镇。同蒲铁路有原阳支线通此。光绪《大清直省地舆全图》:代州西南有阳明堡。1937年10月,八路军曾夜袭阳明堡日本侵略军飞机场。

  • 寒战山

    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48:“其山陡峻,临玉仙河。经者战惧,因名。”

  • 攸水

    又名攸溪、伯水。为洣水支流。源出今江西莲花县西北,西南流至湖南攸县境入洣水。《水经·洣水》:洣水“又西北过攸县南”。郦道元注:“攸水出东南安成郡安复县封侯山,西北流径其县北,县北带攸溪,盖即溪以名县也

  • 拉多宗

    又作拉妥、拉托克、纳夺。治所即今西藏昌都县东北拉多。“拉多”,藏语意为神雷。原西藏地方政府置,治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县东北拉多。1960年与昌都宗合并,改置昌都县。

  • 洄水

    指今四川广安县境之渠江。《明史· 地理志》 广安州: “东北有篆江,即巴江,合渠江之下流也。江中有三十六滩,亦名洄水。又北有浓水,南流合于环水,至州南合洄水,并注合州之嘉陵江。” 嘉庆 《四川通志》

  • 义合寨

    西夏置,即今陕西绥德县东义合镇。金正大三年(1226)升为义合县。西夏建。即今陕西省绥德县东义合镇。金末升为县。蒙古至元四年(1267年)复废为寨。元改为镇。

  • 安国药王庙

    在今河北安国市南关。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始建。药王姓邳名彤,信都(今河北冀州)人。是东汉开国功臣,才兼文武,精通医理,遐迩闻名,死后葬于安国南关。建中靖国元年,宋徽宗追封为灵贶侯,并建庙祭祀。

  • 武遂津

    西晋、北魏时期易水 (今河北徐水县西北之瀑河) 流径武遂一段之俗称。《资治通鉴》: 东晋咸康六年 (340),前燕慕容皝率军袭击后赵石虎,“燕兵进破武遂津,入高阳,所至焚掠积聚,略三万余家而去”。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