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山
即今福建福州市西侧乌石山。《寰宇记》 卷100福州: “闽山去州一里二百步,周回四里。本名乌石山,天宝六载敕名闽山。”
古山名。原名乌石山,唐天宝八载(749年)改闽山。在今福建省福州市旧城西南隅。与九仙山、越王山合称三山。今福州市的别称“三山”即由此。北宋熙宁年间改名道山。
即今福建福州市西侧乌石山。《寰宇记》 卷100福州: “闽山去州一里二百步,周回四里。本名乌石山,天宝六载敕名闽山。”
古山名。原名乌石山,唐天宝八载(749年)改闽山。在今福建省福州市旧城西南隅。与九仙山、越王山合称三山。今福州市的别称“三山”即由此。北宋熙宁年间改名道山。
在今贵州盘县特区东北。《明一统志》 卷88普安州: 格孤山 “在州城东四百五十里。俗呼故故山”。《方舆纪要》 卷 121: 格孤山 “山势雄峻,界连滇、蜀。明朝洪武十四年,傅友德自曲靖帅师循格孤山而南
又作大五井子。即今黑龙江省望奎县。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黑龙江省》:“望奎县,在呼兰河与通肯河之间,位于呼兰河右岸,旧名五井子。”
即弋阳山。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北。《汉书·地理志》弋阳县注引应劭曰:“弋山在西北。”
省称宗瓦。包括相近的宗洽 (即今大中巧)、瓦遮 (即今大瓦遮) 两部分。在今云南元阳县东南。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设掌寨。
南朝宋置,属宋康郡。治所当在今广东阳西或电白县境。隋废。
①即今辽宁东港市西北龙王庙镇。清咸丰《岫岩志略》卷3:龙王庙在“城南一百六十里”。产煤、金。②在今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南兴凯湖东、松阿察河口附近。清光绪《吉林通志》卷22:松阿察河“河内为龙王庙,宁古塔属
即今河南上蔡县西南黄埠镇。清康熙《上蔡县志》 卷2 《集镇》: “黄埠镇,城西南二十五里。”(1)在江西省上犹县东南部。面积74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黄埠圩,人口1440。镇以黄沙、埠前
一名乌石山。在今山西壶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42壶关县: 乌泉山在“县东南三十里。山色皆黑,山半出泉,伏地而流”。
即今河北元氏县西北四十里南佐镇。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0元氏县图: 西北有南左镇。
①即今江苏高淳县东六十里定埠镇。南宋《景定建康志》卷16:“邓步镇在溧水县南一百二十里。乾道四年正月差官收税。宝祐四年权镇张师鲁申府移东坝市收税。”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高淳县:“邓埠即古东坝镇,亦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