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长白山

长白山

①古名不咸山、太白山、徒太山、从太山、白山、太皇山。广义指今辽、吉、黑三省东部和中朝东北部山地的总称,东北——西南走向,包括完达山、穆棱窝集岭、老爷岭、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老岭等;狭义指今吉林东南部安图、抚松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三县间,并与朝鲜相邻之长白山。主峰白头山,海拔2700米。《金史·地理志》 上京路:“其山有长白。”大定十二年(1172)封山神为王,《金史·礼志八》:“有司言:‘长白山在兴王之地,礼合尊崇、议封爵、建庙宇。’十二月,礼部、太常、学士院奏奉敕旨封兴国应灵王,即其山北地建庙宇。”明昌四年(1193)复册为开天弘皇帝。《明一统志》卷25辽东都司:长白山“在三万卫东北千余里,横亘千里。其颠有潭,周八十里,渊深莫测,南流为鸭绿江,北流为混同江”。今长白山为吉林著名的旅游风景、自然保护区。

②即今山东邹平县西南会仙山。以山中云气长白,故名。隋大业七年(611)王薄起义,以此为根据地。《隋书·周法尚传》:“齐郡人王薄、孟让等举兵为盗,众十余万,保长白山。”


(1)古山名。又称白山、不咸山、太白山、从太山、徒太山。在今吉林省东部。金赵秉文有《长白山行》诗。参见“不咸山”,详“白山”。(2)今山名。(1)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东部和中、朝边境东北部山地的总称。包括多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平行褶皱断层山脉和盆地、谷地,主要有东列的完达山、老爷岭和长白山主脉,中列的张广才岭及其东支威虎岭、龙岗山和西支老爷岭、吉林哈达岭,西列的大青山和大黑山等。《金史·地理志》会宁府会宁县(今黑龙江阿城市南白城)“有长白山”;《大明一统志》:“长白山,在故会宁府南六十里。横亘千里,高二百里。其巅有潭,周八十里,南流为鸭绿江,北流为混同江,东流为阿也苦河。”即此。长约 1300 余千米,宽约400千米。略呈纺锤形。主要高峰大部海拔 1000 米以上。山体由花岗岩、玄武岩、片麻岩构成,多火山遗迹。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的发源地。中国重要林区,以产红松著称,美人松为特有树种。有东北虎、人参等珍贵动植物。辟有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保存有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被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2)在山东省邹平县南,延伸章丘、淄博等市境内。东西走向。海拔826米。因山中云气长白得名。古称长在山,又称肖然山。山区物产丰富,矿产有铜。盛产干鲜果品、中草药、椿芽,生产建筑用石料。隋大业七年(611年)王薄起义,即以此为根据地。名胜古迹有隋末王薄农民起义故址——雕窝峪、黉堂岭、醴泉寺、唐碑、宋代范仲淹读书洞、明代唐李庵等。(3)岛屿名。舟山群岛属岛。在浙江省舟山市西北,南隔大猫洋和舟山岛相望。据传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汤和将军经此,见岛山形狭长,荒秃无木,取名长白山。岛以山名。面积9.5平方千米。北部丘陵起伏,多松树;南部多平地。以农业为主,兼营渔、盐业。通船舶。


猜你喜欢

  • 香桥湖

    在今湖北远安县西。《方舆纪要》 卷78远安县: 香桥湖在 “县西六十里。百井山水所汇也”。

  • 鄀侯国

    东汉改若县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东南。三国魏复为鄀县。

  • 白杨河

    ①河名。(1)在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玉门市境内。源出祁连山,北流径玉门市东。又西北流入石油河。《清史稿·地理志》 玉门县:“又东有白杨河。”(2)即今新疆玛纳斯县之玛纳斯河。《新唐书·地理志》 北

  • 岭县

    隋开皇九年 (589) 改岭山郡置,属简州。治所在今广西横县西一百里郁江南岸。十八年 (598)改为岭山县。古县名。隋开皇九年(589年)降岭山郡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郁江南岸。属郁林郡。十八年

  • 皋狼县

    西汉置,属西河郡。治所在今山西方山县南三十五里南村。东汉末废。古县名。本皋狼邑。西汉置县,治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西北。属西河郡。武帝时改置皋狼侯国,后国除为县。东汉末省。

  • 五花山

    ①即五华山。在今湖北天门市东北七十里。《新唐书·地理志》:复州竟陵县“有五花山”。②在今四川涪陵市西。《方舆纪要》卷69涪州:五花山在“州西二十里。五山排列,宛然如花”。

  • 真庆道院

    西晋咸宁二年 (276) 建,在今江苏苏州市东北隅。唐开元二年 (714) 更名开元宫。西晋咸宁二年(276年)置,在今江苏省苏州市。为道教观宇。唐开元二年(714年)改开元宫。

  • 尖笔阑山

    古岛屿名。即今加里曼丹岛西面海上之淡美兰群岛。清谢清高《海录》卷中:“尖笔阑山,在地盆山东少南,南海中小岛也。周围百里,有土番数百人,亦无来由种类。尖笔阑者,华言九也。山有九峰,故土番呼为尖笔阑。”

  • 新坑山

    在今贵州万山特区北五里。《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大万山长官司: 新坑山 “岩谷深邃。土人常避兵于此。《志》 云,山产硃砂水产”。

  • 卯峒安抚司

    明末置,属施州卫。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西南七十八里安抚司乡。清雍正十三年(1735)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