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钱桥镇

钱桥镇

即今江苏无锡市西钱桥镇。明洪武 《无锡县志》: “西: 开原乡二十三都有钱桥。” 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无锡县西有 “钱桥镇”。


(1)在上海市奉贤区南部。面积17.5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钱桥,人口1300。明末成聚落,清代成镇。民国时为钱桥乡,1959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置镇。产稻、小麦、棉花、油菜籽。有机修、轻工机械、橡塑等厂。奉柘公路经此。(2)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中东部、洋溪河两岸。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钱桥,人口1.6万。镇以桥名。1949年为钱桥镇,1950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7年置镇。产稻、小麦、油菜籽等。有机械、轻工、冶金、化纤、建材等厂。312国道等公路经此,为无锡城区西大门。(3)在安徽省枞阳县西北部。面积88平方千米。人口5.8万。镇人民政府驻老人塝,人口200。镇以境内钱家桥得名。1949年为钱桥、姚山二乡,1956年并为钱桥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钱桥管理区,1961年析置钱桥公社。1984年复为钱桥乡。1992年与官青、石马二乡合并置钱桥镇。产稻、小麦、油菜籽、花生、甘薯。有砖瓦、农机修配、粮油加工、皮革、塑料、拉丝等厂。庐枞公路经此。古迹有双塘、鲢鱼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猜你喜欢

  • 玉虚洞

    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香溪镇东四里谭家山麓。《寰宇记》卷148归州兴山县:“玉虚洞在县南五十里。唐天宝五载,其洞忽开,可容千人。”南宋陆游《入蜀记》:“过白狗峡,泊舟兴山口。肩舆游玉虚洞。去江岸五里许,隔

  • 泉岭山

    在今浙江衢县南百里。唐杜佑 《通典》卷182: 衢州信安县 “有泉岭山,在县南二百里。汉朱买臣云: ‘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即今建安郡北界也”。或说为今仙霞岭。

  • 扎克达齐山

    即今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南扎克奇山。《清一统志·黑龙江》:扎克达齐山“在墨尔根城(今嫩江县)西北二百三十里”。

  • 大浮山

    ①亦作大桴山。又名蕲山。在今湖北蕲春县东北。《元和志》卷27蕲春县:蕲水“源出东北大浮山,一名蕲山”。《明史·地理志》蕲州:“东北有蕲水,出大浮山。”②一名独浮山。在今湖南临澧县西南,接石门县界。《舆

  • 管界

    在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104钦州: “管界巡司在州西百八十里。本名时休峒。永乐中改置巡司,嘉靖中没于交阯,寻复来归。”清雍正十二年 (1734) 移治龙门 (今钦州市南龙门港镇)。乾隆

  • 许国石坊

    在今安徽歙县城内。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是为嘉奖许国的功勋而建造的。许国字维祯,歙县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万历十二年以云南“平夷”有功,晋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故坊

  • 板江大洲

    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融江中。《明史·李锡传》: 万历元年 (1573),镇压怀远县瑶民起义,“锡自统水师,次罗江,独当其冲。时贼屯板江大洲,累石树栅,潜以舟来袭”。即此。

  • 西和州

    ①唐武德二年(619)置,治所在安民县(今陕西延川县东南)。辖境相当今陕西延川县东南部地。贞观二年(628)废。②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改岷州置,治所在今甘肃西和县西南三里。以淮南亦有和州,故加西

  • 五池口

    又称五池沟。在今河南中牟县西。《水经·渠水注》:渠水经圃田泽后,“后合五池沟,谓之五池口。魏嘉平三年,司马懿帅中军讨太尉王凌于寿春, 自彼而还,帝使侍中韦诞劳军于五池者也”。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为渠水

  • 京西路

    北宋至道三年 (997) 置,治所在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郑州、许昌二市及淮阳县以西,崤山、熊耳等山以东,沁、卫二河以南; 安徽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 陕西秦岭以南,子午河及大巴山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