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
即防海大塘。在今浙江杭州市城区。《水经·渐江水注》 引刘道真 《钱唐记》: “防海大塘在县东一里许,郡议曹华信家议立此塘以防海水。始开募有能致一斛土者,即与钱一千,旬月之间,来者云集,塘未成而不复取,于是载土石者皆弃而去,塘以之成,故改名钱塘。” 《新定九域志》 卷5: “州人华信自以私钱作塘捍海,因号钱塘。”
即防海大塘。在今浙江杭州市城区。《水经·渐江水注》 引刘道真 《钱唐记》: “防海大塘在县东一里许,郡议曹华信家议立此塘以防海水。始开募有能致一斛土者,即与钱一千,旬月之间,来者云集,塘未成而不复取,于是载土石者皆弃而去,塘以之成,故改名钱塘。” 《新定九域志》 卷5: “州人华信自以私钱作塘捍海,因号钱塘。”
即今福建上杭县东南铁峰。《方舆纪要》卷98汀州府上杭县: 铁嶂山 “在县西。石壁峭拔,势若屏嶂。山之西产铁矿”。《清一统志·汀州府》谓铁嶂山 “在上杭县东南,接永定县界”。
在今山东平邑县北。《方舆纪要》 卷33费县“舆城” 条下: “又原宪城,在县西北百十里。或曰原宪所居。”
①西周时周人称周故土以东之地为东土。《尚书·康诰》:“乃寡兄勗,肆汝小子封,在兹东土。”《国语·郑语》:“桓公为司徒,甚得周众与东土之人。”注:“东土,陕以东也。”②佛教徒称中国为东土,盖对印度而言,
①指今吉林松花江上游二道江之上下两江口。一在安图县西南,为大沽江注入二道江处,称为上两江口,即今两江镇;一在今吉林靖宇县东北,头道江与二道道江合流处,为下两江口,今两江口村。民国《桦甸县志》卷2:“二
春秋宋国都城北门。在今河南商丘县南。《左传》: 襄公十年 (前563) 六月,楚、郑 “围宋,门于桐门”。春秋宋国都城(在今河南商丘市南)北门。《左传》襄公十年(前563年):楚、郑围宋,“门于桐门”
在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3:“(巴尔库勒)淖尔北三百余里曰阿贵图,谚曰羊圈湾。又北六十余里为都兰哈喇山。”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孤山下。《清一统志·杭州府一》: 渟泉 “在钱塘县孤山麓圣因寺。寒碧一泓,澄彻可鉴,康熙四十六年圣祖御书 ‘渟泉’二字,勒石”。
石虎时建,在后赵邺北城北部宫殿区内逍遥楼北。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邺中记》 载: “逍遥楼北有披云楼,南连宫阙,北瞩城池,绣栏凌云,彤梁接雾,故云披云。”
即今广西右江支流武鸣河。《方舆纪要》卷110南宁府宣化县:可泸水“在府西九十里。源出思恩府境大明山,流经武缘县界,至龙安县曲流村合郁江”。《清一统志·南宁府》认为是《寰宇记》卷126上林县之渭龙水。
即元之浯勒扎河。今蒙古国东方省乌勒吉河。《明太宗实录》:永乐八年(1410)五月,“戊寅,车驾至兀古儿扎,虏果先遁,乃驻兵河上,赐兀古儿扎河名清尘河,夜倍道追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