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金沙江

金沙江

①古名绳水、若水、泸水、马湖江、犁牛河、丽江。为长江上游,今四川宜宾市以上江名。赵万里辑 《元一统志》 卷7: “金沙江古丽水也。今亦名丽江。白蛮谓金沙江,磨些蛮谓漾波江,吐蕃谓犁枢。源出吐蕃共陇川犁牛石下,亦谓之犁牛河。至临西县境,绕猪婆山弄视川,南流过铁桥,临巨津州,破雪山,出宝山州而去。此江沿河皆出金,白蛮遂名之金沙江。” 源出青海西南唐古拉山东麓,东南流至玉树直门达始称金沙江。南流入四川石渠县境,为川藏界河,由得荣流入云南境,曲折东流至渡口市东北纳雅砻江,东北流为川滇界河,于四川宜宾市东纳岷江后,始称长江。

②在今云南宾川县东北境。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 置土巡检司于此。

③在今云南武定县西北金沙江畔。明洪武二十四年 (1391) 置土巡检司于此。


古称绳水、泸水。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跨青海、四川、云南、西藏四省区。以产沙金得名。《大元大一统志》“金沙江,古丽水也,今亦名丽江。白蛮谓金沙江。麽些蛮谓漾波江,吐蕃谓犁枢”。又:“此江沿河皆出金,白蛮遂名曰金沙江。”长 2308 千米,流域面积49.05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 4900 米3/秒。支流有无量河、雅砻江、普渡河、牛栏江、横江等。奔流在川、藏边境沙鲁里山和宁静山间,到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急转北流,深切高原,水流湍急,构成著名的“虎跳峡”,水力资源丰富。支流雅砻江上建有著名的二滩电站。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强渡皎平渡(在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渡口。


猜你喜欢

  • 劫布咀那

    即东曹国。都城在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北乌拉秋别。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1:劫布咀那国“周千四五百里,东西长,南北狭。土宜风俗同飒秣建国”。《新唐书·西域传》:东曹国又名“劫布咀那”。

  • 罗城

    ①在今浙江杭州市。唐末钱镠筑。《资治通鉴》: 唐景福二年 (893),“钱镠发民夫二十万及十三部军士筑杭州罗城”。宋 《淳祐临安志》 卷5: “罗城,周七十里。” 罗城东南濒钱塘江,西南到六和塔,东北

  • 宝城县

    南朝宋孝建三年 (456) 析��县置,属义阳郡。治所在今河南罗山县西。南齐改为保城县。古县名。南朝宋孝建三年(456年)置,治今河南省罗山县西。属汝南郡。南朝齐改名保城县

  • 罗嵓州

    北宋置,属黔州。治所在今贵州罗甸县东。后废。北宋置,治今贵州省罗甸县东。属夔州路。南宋后废。

  • 小岘城

    在今安徽含山县北。《资治通鉴》:南朝宋孝建元年(454),豫州刺史鲁爽为薛安都所败,乃“留军大岘,使鲁瑜屯小岘”。胡注:“小岘在合肥之东,大岘又在小岘之东。”

  • 朐山县

    北周建德六年 (577) 改朐县置,为朐山郡治。治所即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元和志》 卷11朐山县: “取界内朐山为名。” 隋为海州治。大业初为东海郡治。唐初复为海州治。天宝元年 (742) 为

  • 永泰寺

    在唐长安城(今陕西西安市)长寿坊南门之东。宋敏求《长安志》卷10:“本梁太尉吴王萧岑宅,隋开皇四年立,帝为沙门昙延主为延兴寺……(唐)神龙中,中宗为永泰公主追福,改为永泰寺。”

  • 清风关

    ①即今陕西镇安县南青铜关。《舆地纪胜》 卷189金州: 洵阳县有青风关。《清一统志·兴安府二》 引 《旧志》: “清风关在洵阳县北一百五十里,接镇安县界,即青风之讹也。俗又名青铜关。”②亦名清风阁。即

  • 丽阳山

    在今浙江丽水市北丽阳乡。《方舆纪要》卷94处州府:丽阳山在“府北七里。山下有溪,丽水之名以此”。

  • 大洪县

    西魏废帝三年(554)置,属光迁国。治所在今湖北保康县西北。北周保定二年(562)改为永清县。古县名。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析房陵县置,治今湖北省保康县西。属光迁国。北周保定二年(562年)改永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