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郭村镇

郭村镇

①即今山西沁县西郭村镇。《清 一统志·沁州》: 郭村镇 “在州西少南二十五里。有寨”。

②即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西南六十里郭村乡。《明史·地理志》 太平县: “西南有宏潭巡检司,后移于郭岩前”,即此。


(1)在山西省沁县西部。面积85平方千米。人口 1.2 万。镇人民政府驻郭村,人口2540。以姓氏得名。1949年属沁县四区,1954年改郭村乡,1956年改镇。1958年改上游公社,1959年改郭村公社,1984年复镇。产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种桑养蚕,经济林果。有焦化、木器、铸造等厂。开漳公路经此。古迹有金大云禅院、北魏普照寺。(2)在江苏省江都市东部。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郭村,人口3200。村建于宋,以姓氏得名。解放初为郭村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6年置镇。产稻、小麦、大豆、花生、甘薯、油菜籽、淡水鱼。有灯具、针织机械、皮塑彩印、畜产品加工、染料等厂。浦华公路经此。1940年6月“郭村保卫战”在此进行,纪念地有保卫战烈士陵园。(3)在山东省单县西南部。面积100.7平方千米。人口7万。镇人民政府驻郭村集,人口1万。明洪武六年(1373年)郭氏自山西迁此建村,明末村庄扩大,成为集市,称今名。1958年建郭村公社,1983年改建为郭村镇。2001年大李海乡并入。翻身河、小杨河、八里河流经。主产小麦、大豆、棉花、花生。有农机、窑、建筑材料、水泥制品、化工、面粉等厂。105国道经此。(4)在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北部。面积73.5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郭村集,人口6290。唐代郭姓在此建村兴集,故名。1961年设区,1965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6年改镇。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芝麻、花生等。有农机修配、水泥预制、砖瓦、皮毛和木材、果品、棉花加工等厂。有公路通城关镇。古迹有赵普衣冠冢。


猜你喜欢

  • 杨家埠

    即今浙江浦江县东北白马镇塘里村。明置巡司于此。后废。

  • 九边

    明代北方九个军事重镇的合称。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一称榆林)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又太原与固原以近边亦称二镇,合称“九边”。明魏焕有《皇明九边考》。明王朝为了防御游牧部族的侵扰,在北部

  • 五公城

    在今河北易县西。《水经·易水注》:子庄溪水“北出于子庄关,南流径五公城西,屈径其城南。五公即王兴之五子也。光武帝即帝位,封为五侯,元才北平侯,益才安憙侯,显才蒲阴侯,仲子新市侯,季才为唐侯,所谓中山五

  • 宣务栅

    在今河北隆尧县西尧山东麓。为唐昭义镇所置戍守处。《资治通鉴》: 唐会昌三年 (843),刘稹以泽潞叛,诏诸道兵进讨,“王元逵奏拔宣务栅,击尧山; 刘稹遣兵救尧山,元逵击败之”。在今河北省隆尧县西北。《

  • 彭原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改宁州置,治所在定安县 (今甘肃宁县)。辖境相当今甘肃西峰市及宁县、正宁等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名宁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宁州置,治定安县(今甘肃宁县)。辖境约当

  • 防风氏

    在今浙江德清县东南防风山。《国语·鲁语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 防风氏后至, 禹杀而戮之。”即此。

  • 鸡冠寨

    ①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49林县:鸡冠寨“元至正中避兵处”。②在今广东韶关市北。《方舆纪要》卷102韶州府曲江县:鸡冠寨在“府北十里”。③在今四川兴文县南。明都掌蛮依阻之地。《方舆纪

  • 亦速里河卫

    明永乐五年(1407)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乌苏里江流域。后废。明永乐五年(1407年)置,治所今址不详。辖境约当今黑龙江省乌苏里江流域。后废。

  • 建西县

    1946年9月由喀喇沁右翼旗析置,治锦山镇 (今内蒙古喀喇沁旗)。1947年11 月改为喀喇沁右旗建西县联合政府,1949年3月改名喀喇沁旗。旧县名。1964年以南平市和建瓯、顺昌二县各一部分设置。治

  • 台兴县

    五代晋天福七年(942)改唐兴县置,属台州。治所即今浙江天台县。北宋建隆元年(960)改名天台县。古县名。五代晋天福七年(942年),因与石敬瑭讳犯,改台州唐兴县为台兴县,治今浙江省天台县。属台州。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