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西周封国。姬姓。在今山东成武县东南十八里郜鼎集。春秋以前为宋国所灭。古城有二: 一名北郜城,在今山东成武县东南十八里郜鼎集。即古郜国。《春秋》: 隐公十年 (前713),“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辛未,取郜”。《水经·泗水注》 引 《十三州志》 曰: “今成武县东南有郜城,俗谓之北郜者也。” 一为南郜城,在北郜城南二里。《水经·泗水注》: 泡水 “又东径郜城县故城南,《地理志》 山阳县也,王莽更名之曰告城矣。故世有南郜、北郜之论也”。西汉置郜城县。

②春秋晋地。在今山西浮山县西南。《左传·成公十三年》: 晋侯使吕相绝秦,曰 “焚我箕、郜”。即此。


(1)古国名。又作告。西周封国。始封君为周文王之子。其都在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春秋时为宋国所灭。《左传》隐公十年(前713年):“郑师(伐宋)入郜,……归于我”,即此。(2)古邑名。(1)有二:一为北郜城,即古郜国,在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见《水经注·泗水》。《春秋》桓公二年(前710年):“取郜大鼎于宋。”即此。一为南郜城,春秋宋邑,在北郜城南二里,《左传》隐公十年(前713年):“郑师入郜。”即此。(2)又名禚。春秋齐邑。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西北。《公羊传》庄公二年(前692年):“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郜。”即此。(3)春秋晋邑。在今山西省浮山县西南。《左传》成公十三年(前578年):“入我河县,焚我箕、郜”,即此。


猜你喜欢

  • 沅江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安乐县置,属岳州。治所即今湖南沅江市。大业初属巴陵郡。唐初仍属岳州。乾元中改名桥江县。北宋乾德元年(963)复为沅江县,后属常德府。元属常德路。明洪武十年(1377)省入龙阳县

  • 平安关

    在今湖北房县西。《方舆纪要》卷79房县“房山关”条下:“《志》云,县西境有平安关。宋咸平五年置。”

  • 嶀山

    在今浙江嵊县北二十八里。宋 《嘉泰会稽志》 卷9嵊县: 嶀山 “两岸峻壁,乘高临水,深林茂竹,表里辉映”。

  • 宣州

    ①隋开皇九年 (589) 改宣城郡置,治所在宛陵县 (大业初改宣城县,今安徽宣州市)。《寰宇记》 卷103宣州: “盖取郡号以为州名。” 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南,郎溪、广德以西,旌德以北,东至以西地。

  • 浒湾镇

    又作许湾镇。即今江西金溪县西浒湾镇。(浒xǔ) 在江西省金溪县西部、抚河北岸。面积70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浒湾,人口9500。明初许姓建村,因处河湾,故名许湾,演称浒湾。1912年设浒

  • 杨家堡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七十四里长城边。清代有千总驻守。

  • 朱提山

    ①在今四川宜宾县西。《方舆纪要》卷70叙州府宜宾县:朱提山在“府西五十里,连绵高耸,上侵云霄。旧尝产银。诸葛武侯所谓汉嘉金、朱提银也”。朱提山本在朱提县西南,应在今云南昭通市境。《清一统志·叙州府一》

  • 石城门

    俗称旱西门。明南京城门名。本杨吴金陵城正西门,故名大西门。明代改名石城门。即今江苏南京城汉西门。

  • 喇嘛甸子

    即今黑龙江省大庆市西北喇嘛甸镇。《清史稿·地理志》 安达直隶厅: 东清铁路有喇嘛甸站。

  • 医无虑山

    即医巫闾山。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西与义县间之医巫闾山。《续汉书·郡国志》辽东属国无虑县:“有医无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