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达县

达县

①明洪武九年(1376)改达州置,属夔州府。治所即今四川达川市。正德九年(1514)复升为达州。清嘉庆七年(1802)又降达州为县, 为绥定府治。民国初属四川川东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76年析县城及近郊置达县市。1993年改名达川市。

②1933年10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治达县城(今四川达川市)。后迁蒲家场(今达川市北蒲家镇)。1934年12月废。


在四川省东部,东南与重庆市相邻。面积 2870 平方千米。人口126.3万。辖10镇、66乡。县人民政府驻南外镇。西汉为巴郡宕渠县地。东汉和帝析东部地置宣汉县,治今达州市,属巴郡。南朝宋为巴渠郡治;梁置万州。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宣汉县为石城县,为开巴郡治,又改万州为通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开巴郡,十八年改石城县名通川县。大业三年(607年)改通州为通川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通川郡为通州。北宋乾德三年(965年)改通州为达州。元达州属夔州路。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州为县,通川县省入。正德九年(1514年)复升为达州。清嘉庆七年(1802年)升达州为绥定府,置达县为府治。1913年属川东道,1914年属东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曾置绥定道及达县苏维埃政府。1950年属川北行署区达县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达县专区。1968年属达县地区。1976年析达县城区及近郊置达县市。1993年属达川地区,1999年属达州市。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北端低山丘陵区,东南明月山、东北七里峡山、南铜锣山与中部铁山呈北东—南西向平行排列。巴河自西北入,左纳长滩河,纵贯西部。州河自东北来,左有明月江、铜钵河等水注入,西南流出境。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小麦、玉米、薯类,并产油桐,苎麻为全国生产基地县之一。有煤、天然气、铁、石灰石及白云石等矿。有煤炭、冶铁、建材、机械、化肥、丝绸、麻纺、食品等工业。襄渝铁路过境。汉渝、达广、梁达、达万等干线公路交汇境内。巴河、州河可行机动船。名胜有真佛山。建有梓桐乡革命文物陈列馆。


猜你喜欢

  • 大加蚋

    又作大佳腊。即今台湾省台北市。原为高山族凯达格兰平埔人住地的音译,意为浸水的平地。1812年为淡水厅十三堡之一的大佳腊堡。

  • 夏壶山

    即夏屋山。在今山西代县东北。《尔雅》谓之夏壶山。即“夏屋山”。

  • 济阴县

    ①隋开皇六年 (586) 置,为曹州治。治所在今山东曹县西北六十里。大业初为济阴郡治。唐为曹州治。北宋为兴仁府治。金大定八年 (1168) 城为河水淹没,迁治古乘氏县 (今山东菏泽市),为曹州治。明洪

  • 岚县

    明洪武初降岚州置,属岢岚州。治所在今山西岚县北二十五里岚城镇。清属太原府。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1930年直属山西省。1950年移治东村(即今岚县)。在山西省西北部、吕梁山北段。属吕梁市。面积 1510

  • 赤海

    在今青海共和县东南曲沟一带。《资治通鉴》:唐贞观九年(635),“薛万均、薛万彻又败天柱王于赤海”。胡注:“赤海盖即赤水深广处。”

  • 银花河

    在今陕西山阳县东。东流至丹凤县南入丹水。《方舆纪要》 卷54山阳县: 两河 “至县界竹林关,有银花河流合焉,因称两河。《志》 云,银花河在县东八十里”。

  • 平乐县

    ①汉平舆县之误。《宋书·州郡志》豫州汝南郡:“平乐令,汉旧县”。清赵翼《廿二史考异》:“疑是平舆之误。”②三国吴甘露元年(265)置,属始安郡。治所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北恭城河西北岸。《元和志》卷37平乐

  • 海阳千户所

    明成化中置,属大嵩卫。即今山东乳山市东南海阳所镇。

  • 永和市

    即今湖南浏阳市东北六十里永和镇。清光绪《湖南通志》卷29载:浏阳县东有“永和市”。市镇名。在台湾省台北县中部、台北盆地南部、新店溪南。面积5.6平方千米。人口约22.8万。市公所驻店街里。1958年由

  • 昌吉斯台卡伦

    清科布多参赞大臣所辖二十三卡伦之一。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北塞米巴拉金斯克州东南斋桑泊东北。何秋涛 《朔方备乘》 卷10: 昌吉斯台喀伦 “西至那林一百十里,喀伦西有霭图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