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嶲县
①北周天和三年 (568) 置,为严州治。治所即今四川西昌市。五年 (570) 为西宁州治。隋开皇十八年 (598) 为嶲州治。大业三年 (607) 为越嶲郡治。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嶲州治。天宝元年(742) 为越嶲郡治。至德间没于南诏。贞元间复。咸通二年 (861) 南诏立城为建昌府。
②1914改越嶲厅置,属四川建昌道。治所即今四川越西县。以越嶲水为名。1928年直属四川省。1939年属西康省。1955年西康撤省,属四川省。1959年与普雄县合并,改为越西县。
①北周天和三年 (568) 置,为严州治。治所即今四川西昌市。五年 (570) 为西宁州治。隋开皇十八年 (598) 为嶲州治。大业三年 (607) 为越嶲郡治。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嶲州治。天宝元年(742) 为越嶲郡治。至德间没于南诏。贞元间复。咸通二年 (861) 南诏立城为建昌府。
②1914改越嶲厅置,属四川建昌道。治所即今四川越西县。以越嶲水为名。1928年直属四川省。1939年属西康省。1955年西康撤省,属四川省。1959年与普雄县合并,改为越西县。
即今浙江衢县东南全旺。清设巡司于此。
即今广西岑溪县东二十里归义镇。民国《岑溪县志》旧分乡地图:东归义乡有新墟。
在今河北易县城西南隅龙兴观内。原经幢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立于城东开元观,南宋乾道五年(1169)移现址。经幢高6米,屋形顶,幢身八角形,高4.29米。正面镌刻“太上玄元皇帝道德经,大唐开元神武皇
即汶川县。治所即今四川汶川县。《新唐书·南诏传》:异牟寻与吐蕃合力内扰,“一趋茂州,逾文川,扰灌口”。
①在今山东苍山县南。元于钦 《齐乘》 卷4: “沂州西南百余里。《路史》 云: ‘钟离,徐之别封。’ 今沂之钟离城,乃晋吴会处。其后徙九江,吴灭之。《郡国志》 谓此城楚将钟离昧所筑。”《方舆纪要》 卷
①在今江西铅山县南。《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铅山县:车盘岭在“县(治今永平镇)南六十里。明朝正德中,庆元贼叶宗留作乱, 由福建浦城劫建阳,掠建宁,分众袭车盘岭,铅山惴恐,行旅断绝。既而邓茂七作乱于延平
在今山东肥城市东南。《春秋》: 定公十三年 (前497),“夏,筑蛇渊囿。” 《水经· 汶水注》: “蛇水又西南径铸城西,《左传》 所谓蛇渊囿也。故京相璠曰,今济北有蛇丘城,城下有水,鲁囿也。”
简称淮西路。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976)分淮南路西部置,至道三年 (997) 复与淮南东路合为淮南路,熙宁五年 (1072) 又分淮南路西部置,治所在寿州 (今安徽凤台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凤阳、和县以
1921年由丰镇、凉城、兴和三县析置,属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治所即今内蒙古集宁市。1922年改为集宁县。
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建,在今贵州镇远县东北七十五里清溪镇。明清浪卫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