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赵城县

赵城县

隋义宁元年 (617) 置,属霍山郡。治所在今山西洪洞县北赵城镇东北。唐属晋州,麟德初移治今赵城镇。《元和志》 卷12赵城县: “因故赵城为名。”北宋熙宁五年 (1072) 废。元丰三年 (1080)复置,政和三年 (1113) 升庆祚军。金复为赵城县,属平阳府。元属霍州。明属平阳府。清属霍州。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1954年与洪洞县合并为洪赵县。


古旧县名。隋义宁元年(617年)析霍邑县置,治今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东北。因故赵城为名。属霍山郡。唐麟德元年(664年)徙治今赵城镇西南。属晋州。《新五代史·李存孝传》:张滨、韩建伐晋,屯阴地关。晋遣李存孝军于赵城,即此。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省为镇。元丰三年(1080年)复为赵城县。属平阳府。政和三年(1113年)以为造父始封之地,升为庆祚军。金复为县。明宣德五年(1430年)移治今赵城镇。金以后或属平阳府,或属霍州。1954年与洪洞县合并,改为洪赵县。


猜你喜欢

  • 竹塔市

    又名竹台市。即今湖南耒阳市东竹市镇。《清一统志·衡州府二》:竹塔市“在耒阳县东二十里”。

  • 大宾县

    隋开皇十五年(595)置,属藤州。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东北四十里。《元和志》卷38大宾县:“以县西北宾水为名。”大业初属永平郡。唐属浔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废入桂平县。古县名。隋开皇十五年(595年

  • 沸泉水

    即绛水。又名白水。源出山西绛县西北,西北流至曲沃县东注入浍水。《元和志》 卷12绛县:“绛水一名沸泉水,出绛山东谷,悬流奔壑,一十许丈,西北注于浍。”即“绛水(2)”。

  • 沙溪寨

    即今江西上饶县东北沙溪镇。《清一统志·广信府二》:沙溪砦“在上饶县东五十里,路通闽浙。旧有巡司,明洪武中革,今有兵戍守”。

  • 永宁道

    1914年由下川南道改置,属四川省。治泸县(今四川泸州市)。辖境约当今四川仁寿、井研、沐川、马边、雷波以东(犍为、荣县、威远除外),资阳、资中、内江、隆昌、泸州、泸县、合江以南地区及宁南县地。1928

  • 吹冷多拉土司

    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囊谦县东境。清末民初为吹灵多多寺,附属拉休土司。

  • 郿州

    ①唐渤海国置,属安远府。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南兴凯湖东岸龙王庙附近。辖境相当今兴凯湖东岸一带。辽废。②蒙古升郿县置,属奉元路。治所即今陕西郿县。至元元年 (1264) 复改郿县。渤海国置,治今黑龙

  • 董部

    指宋代居住于今四川金阳县至宜宾县间金沙江北岸地区之少数族部落。《宋史·蛮夷传四》: “董蛮在马湖江右,僰侯国也。唐羁縻驯、骋、浪、商四州之地。其酋董氏,宋初有董春惜者贡马,自称 ‘马湖路三十七部落都王

  • 曲沟镇

    金置,属符离县。即今安徽宿州市北六十里夹沟镇。在河南省安阳县中西部。面积37.7平方千米。人口5.8万。镇人民政府驻曲沟,人口 7610。因附近多弯沟,古称曲沟,清称曲沟集,民国曾称曲沟镇,后又称曲沟

  • 伊阙

    一名龙门。即春秋之阙塞。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二十五里龙门山。《史记·秦本纪》: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左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水经·伊水注》:“伊水又北入伊阙,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如阙,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