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海山
在今四川雷波县东北黄琅镇西。《清一统志·叙州府一》:贝海山“山形如带,林木郁葱”。
在今四川雷波县东北黄琅镇西。《清一统志·叙州府一》:贝海山“山形如带,林木郁葱”。
宋为槠洲市。即今湖南株洲市。《清史稿·地理志》 长沙府湘潭县: “黄茅巡司,乾隆二十六年置,后迁县东洙洲市,更名。”
唐显庆三年 (658) 以西突厥处木昆部置,属北庭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境。8世纪前期废。唐显庆二年(657年)以西突厥处木昆部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一带。辖境
在今四川丰都县东。《方舆纪要》卷69丰都县:尖峰山在“县东五十里。山峰矗起,如卓剑然。亦曰尖峰山”。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置杨林守御千户所,属云南都司。治所在今云南嵩明县南二十六里杨林镇。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废。
即月支都督府。《新唐书·西域传·吐火罗传》:“显庆中,以其阿缓城为月氏都督府。”在今阿富汗喀布尔北昆都士。
在今河北东光县西三里。《寰宇记》卷68东光县:“西光城,《隋图经集记》曰:后魏孝昌三年,葛荣略其地,对东光筑城以据之,故名。”清光绪《东光县志》卷1:“按,今邑西虽无城形,而地多冈阜,想即当年遗址。”
即今河南嵩县东北三十里田湖镇。清乾隆《嵩县志》卷12:田湖镇“米粮聚集”。在河南省嵩县东北部、伊河北岸。面积116平方千米。人口5.5万。镇人民政府驻田湖,人口 3130。以古代潴水湖沉积成田而得名。
唐开元四年 (716) 置,属思州。治所即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五代时废。古县名。唐开元四年(716年)置,治今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属思州。五代时废。
在今宁夏青铜峡市南黄河西岸陡峭山坡上。明嘉靖《宁夏新志》卷2:“一百八塔寺,在硖口山内,以塔数名。”为元塔。系为三角形的大型塔群。最上端的一座形体较大,其余各排较小。造型分别为覆钵式、宝瓶式、葫芦式的
①秦孝公十二年 (前350) 置,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窑店镇一带。西汉高帝元年 (前206) 改名新城县。元鼎三年 (前 114) 又改渭城县,东汉省。隋初复置,属雍州。治所在今咸阳市东十三里。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