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谅山

谅山

即今越南北部谅山。《清史稿·越南》: 光绪十年 (1884),法国侵略者进占谅山,次年攻镇南关,冯子材大败法军,“诸军三路攻谅山,(王) 孝棋、(王) 德榜战尤力,连战皆捷。二月十三日,遂克谅山,法悉众遁”。


猜你喜欢

  • 高眼山

    在今广西上林县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109上林县: 高眼山 “山最高,林木深郁”。

  • 天峨县

    1935年析凌云、南丹、凤山三县地置,属广西省。治所在天峨墟(今广西天峨县西北向阳镇)。因设治于天峨墟,故名。1953年迁今治六排镇。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红水河上游两岸,北邻贵州省。属河池市。面积

  • 边马集

    即今河北魏县东南边马乡。明正德《大名府志》卷1:大名县有边马集。

  • 石济津

    即棘津。在今河南滑县西南古黄河畔。《宋书·垣护之传》:“玄谟攻滑台,护之百舸为前锋,进据石济。石济在滑台西南百二十里。”又作棘津(《水经注·河水》)。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古黄河上。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

  • 猊山

    在今广东增城市东。《元和志》 卷34广州增城县: 猊山 “在县东南二十三里。多婆娑摩竹,围三、四尺,至坚,里人以为弓。弓形如弩”。

  • 太平市

    ①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南太平。《方舆纪要》卷87临江府清江县:太平市“在府(今临江镇)西南三十里。元时有巡司,明初革”。②即今广东清新县西南太平镇。明、清置回岐巡司于此。

  • 灵仙县

    五代晋改兴唐县置,为蔚州治。治所即今河北蔚县。明洪武四年(1371)废。古县名。五代晋初改兴唐县置,治今河北省蔚县。为蔚州治。汉初复名兴唐县。辽又改灵仙县。明洪武四年(1371年)省入蔚州。

  • 那礼部

    唐室韦诸部落之一。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扎兰屯市南雅鲁河。《新唐书·室韦传》:塞曷支部“益东有和解部、乌罗护部、那礼部”。

  • 塔尔巴什

    在今新疆阿克陶县南。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4蒲犁: 塔尔巴什 (庄) 在 “城东一百六十里”。

  • 忽兰兀孙

    即今新疆沙湾县东乌兰乌苏镇。《元史·明安传》: 至元二十九年 (1292),“别失八喇哈孙盗起,诏以兵讨之,……贼军再合四千人于忽兰兀孙,明安设方略与战,大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