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西安市

西安市

①1928年分长安县城区及近郊置,属陕西省。治所即今陕西省西安市。1930年撤销。1943年复置,1947年升为院辖市。1949年5月20日解放后,直隶中央。1950年1月为西北行政区驻地。2月陕西人民政府成立,为陕西省会。1954年改为省辖市。

②1948年析西安县城区置,属辽北省。治所即今吉林辽源市。1952年改为辽源市,属辽宁省。1954年划归吉林省。


(1)旧市名。1948年由西安县城区析置。属辽东省。治今吉林省辽源市。同年7月改为省辖市,1952年4月改名辽源市。1954年划属吉林省。(2)今市名。在陕西省中部、渭河之南、秦岭北麓、陇海铁路线上。省人民政府驻地。面积 9983 平方千米(市辖区 1964 平方千米,其中城区187平方千米)。人口716.5万(市辖区510.2万)。辖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临潼、长安9区和蓝田、周至、户县、高陵4县。市人民政府驻莲湖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周京畿之地,文王都丰,武王都镐,均在今西安市长安区西沣河西东两岸。秦称长安乡。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于长安邑置长安县,七年自栎阳徙都长安,九年设内史治此;文帝后元年间分内史为左、右内史;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改左内史为左冯翊,主爵都尉置右扶风,合称“三辅”,并治长安。东汉左冯翊移治高陵县,初平元年至兴平二年(190—195)都长安,建安十八年(213年)雍州治由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移长安。三国魏改京兆尹为京兆郡。西魏、北周都长安,北周改郡守为尹。隋开皇二年(582年)于汉长安城东南龙首原南侧另建新都大兴城(今市区),三年迁都置雍州;设大兴、长安二县。大业三年(607年)改雍州为京兆郡。唐仍都于此,称为长安城,改京兆郡为京兆府,改大兴县为万年县,长安县仍旧。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后京畿、关内两道同治长安。五代梁改京兆府为大安府;唐复名京兆府。北宋先后为陕西路、永兴路治,北宋末改万年县为樊川县。金改樊川县为咸宁县,与长安县同为京兆府路治。元为陕西四川行省治。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京兆府为安西路,寓“安定西部地区”之意。皇庆元年(1312年)改安西路为奉元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名由此肇始。清雍正《陕西通志》:“即元安西义。”同时以陕西、甘肃两行省置陕西行省,治西安府,九年改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清康熙六年(1667年)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治。1912年为陕西省省会。1913年废府设关中道。1914年并咸宁县入长安县。1928年废道析长安县城及四关设西安市,次年废入长安县。1931年以原西安市区设西京市,并定为陪都,属中央政府行政院。1944年西京市改名西安市,并降为省辖市;次年复升为行政院辖。1954年复改为省辖市至今。1997年临潼县改区,2002年长安县改区。地处渭河平原中部,市境南部为秦岭山地。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市郊所属各县农产以小麦、玉米、棉花、油料作物、蔬菜、水果为主。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已形成以机械、电子、纺织等为主体,包括轻工、化工、食品、冶金、建材、电力、医药等多种门类的工业生产体系,有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西安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为西北最大的交通枢纽和通讯中心。陇海铁路横贯东西,并辐射出侯西、西延、西康、西户等铁路和西宝公路、西铜公路及通往潼关、兰州、包头、禹门口、万源等多条公路干线。航空线可通达全国各主要城市,并直达香港。是全国重要科研和教育基地之一,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等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多达百余个。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地有骊山华清池、终南山南五台、翠华山等。有秦始皇陵、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西周丰镐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及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兴庆宫遗址和大雁塔、小雁塔、大兴善寺、钟鼓楼、灞桥、西安碑林、西安古城墙等著名古迹。纪念地有七贤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金家巷张学良公馆、止园杨虎城纪念馆、“西安事变”旧址新城黄楼等。


猜你喜欢

  • 五大夫城

    在今河北易县西。《水经·易水注》:“易水出西山宽中谷,东径五大夫城南,昔北平侯王谭不从王莽之政,子兴生五子,并避时乱,隐居此山,故其旧居,世以为五大夫城。”

  • 怀德故城

    在今陕西富平县西北。《寰宇记》卷31耀州富平县:“怀德故城在今县西南十一里,非汉怀德县也。盖后汉末及三国时因汉旧县名于此立县为名。今有废城存。”《清一统志·西安府二》 “怀德故城”条引《县志》称:“俗

  • 广东道宣慰司

    元至元十五年(1278)置,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治所在广州路(今广东广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封开、郁南、罗定、阳春、阳江以东之广东省。明洪武二年(1369)改置广东等处行中书省。元至元十五年(1278

  • 芳塘河

    即今江西宜丰县西长堘港。《清一统志·瑞州府》:芳塘江“在新昌县(故治在今宜丰县西四十里)。源出黄蘗山。又有长神江,在县西七十里,东流合焉。由杨木港口入蜀水”。

  • 田地城

    北魏时高昌国置,在今新疆鄯善县西南鲁克沁镇。《新唐书·高昌传》:贞观十四年(640),灭高昌,“(侯)君集奄攻田地城,契苾何力以前军鏖战,是夜星坠城中,明日拔其城”。即此。

  • 白旗寨

    即今辽宁铁岭县东南白旗寨满族乡。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铁岭县图:东南有白旗寨。民国《铁岭县志》卷2:白旗寨在“城东南一百二十里”。

  • 加级沟

    即夹皮沟。今吉林桦甸市东南二百九里夹皮沟镇。

  • 离石郡

    北周建德六年 (577) 改怀政郡置,属石州。治所在离石县 (今山西离石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离石、方山、中阳、柳林、临县等县地。隋开皇初废。大业三年 (607) 复置,唐武德元年 (618) 改石州。

  • 三木楼山

    在今蒙古国西南部。《后汉书·窦固传》:永平十六年(73),伐北匈奴,“耿秉、秦彭率武威、陇西、天水募士及羌胡万骑出居延塞。……耿秉、秦彭绝漠六百余里,至三木楼山”。即此。古山名。约今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

  • 中牟

    春秋晋邑。在今河南鹤壁市西。《国语·晋语》:“中牟,邯郸之肩鞞。”《左传》:定公九年(前501),“秋,齐侯伐晋夷仪,……晋车千乘在中牟”。《史记·孔子世家》:“佛肸脍为中牟宰。赵简子攻范、中行,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