蓥华山
古名大蓬山。在今四川什邡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67什邡县: 大蓬山,“ 《志》 云: 山高逾百里,六月积雪不消,或谓之蓥华山”。自然景观壮丽,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又称大蓬山。在四川省什邡市西北。明天顺四年(1460年)高僧筑“蓥华精舍”于此,故名。呈西北—东南走向。主峰新蓥华,海拔3160米。曾为川西佛教圣地之一。有“五绝”(日出、云瀑、佛光、圣灯、花山)和“四海”(云海、雾海、林海、花海)景观。箭竹林、杜鹃林成片。有“川北小峨眉”美称。
古名大蓬山。在今四川什邡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67什邡县: 大蓬山,“ 《志》 云: 山高逾百里,六月积雪不消,或谓之蓥华山”。自然景观壮丽,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又称大蓬山。在四川省什邡市西北。明天顺四年(1460年)高僧筑“蓥华精舍”于此,故名。呈西北—东南走向。主峰新蓥华,海拔3160米。曾为川西佛教圣地之一。有“五绝”(日出、云瀑、佛光、圣灯、花山)和“四海”(云海、雾海、林海、花海)景观。箭竹林、杜鹃林成片。有“川北小峨眉”美称。
亦作木济。清置,即今新疆皮山县东木吉乡。清《林则徐日记》:道光四十五年(1845),三月二十六日,“至木吉军台”。宣统《新疆图志》卷4:皮山县“木吉,即木济城东南一百一十里”。
东晋成帝时侨置,属扬州。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安帝时废为松滋县。
①即今江西寻乌县东南大望山。《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长宁县:大帽山在“县南二百里,与广东程乡、平远、和平、兴宁、龙川等县接壤。山绵亘数百里。中有老虎隘,林木深阻,鸟道三十里,群盗窟其间,多历年所。《志
在今江西黎川县东南。《方舆纪要》卷86建昌府新城县“飞猿岭”条下:极高岭“在县东南三十里。亦峻险,路通邵武县”。旧有巡检驻此。
北宋置,属环州。在今甘肃环县东北九十里。金废。
在今湖南沅陵县东。《方舆纪要》 卷81辰州府沅陵县: 怡容驿 “在府城东”。
①西汉置,属勃海郡。治所在今河北泊头市西北二十里齐桥镇。东汉废。②西汉高帝六年 (前201) 置,属豫章郡。治所即今江西高安县。汉武帝时曾为长沙定王子拾侯邑。东汉改作建城县。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
古名猪野泽、休屠泽。在今甘肃民勤县东北北山乡南一带。《晋书·秃发利鹿孤载记》: 东晋元兴初,秃发傉檀攻后凉,“至昌松而 (沮渠) 蒙逊已退,傉檀徙凉泽、段冢五百余家而归”。
在今浙江松阳县西五里。《方舆纪要》卷94松阳县:百仞山“山麓有白龙津,吴越因以名县”。
即今广西容县东北二十三里江口村。当波罗江注入容江 (北流江) 之口。清光绪 《容县志》 卷3: 波罗江 “源出波罗里石马山,至江口墟入容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