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里镇
即今河北广宗县北四十里董里集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1广宗县图: 北有董里集。
即今河北广宗县北四十里董里集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1广宗县图: 北有董里集。
在今浙江东部。上源奉化江和姚江,流至今浙江宁波市城区汇合后始称甬江,东北流经鄞县、宁波市镇海区、北仑区而注入东海。《史记·吴太伯世家》:吴王夫差二十三年(前473),“越王勾践欲迁吴王夫差于甬东”。《
即桑干河。《辽史·地理志》 南京析津府漷县引《宋王曾上契丹事》曰:“北渡范水、刘李河,六十里至良乡县。渡卢沟河,六十里至幽州,号燕京。”周煇《北辕录》:“二十七日遇卢沟河,即卢龙也。燕人呼水为龙,呼黑
①明置,属松潘卫。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北黄龙乡西福羌。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1《边防记》:“三舍(关)上十里为伏羌堡,上十里为红崖关。”②明置,属石泉县。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3石泉县“大
北宋置,属来安县。即今安徽来安县东北六十里半塔镇。抗日战争时期为新四军皖东重要根据地之一。1940年半塔保卫战即发生于此,今建有半塔烈士纪念塔。(1)古镇名。在今安徽省来安县东北。宋置驿及税务于此;建
东魏置,属新昌郡。治所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北。北齐废。
即浪噶子。今西藏浪卡子县。清松筠《丁已秋阅吟·朗噶孜》诗注:“朗噶孜本名那噶尔孜。番(藏)语:那, 鼻也。噶尔, 白也。孜,高也。白山鼻上桑砌营官寨,形似佛头。”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南。《水经·鲍丘水注》: 洳水 “出北山,山在傂奚县故城东南,东南流径博陆故城北,又屈径其城东,世谓之平陆城,非也。汉武帝玺书封大司马霍光为侯国。文颖曰: 博大陆平,取其嘉名而无其县
①三国吴永安三年 (260) 分会稽南部都尉置,属扬州。治所在建安县 (今福建建瓯市南,松溪南岸)。南朝移治今建瓯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西晋太康三年 (282) 分置晋安郡,辖境缩小,约当今福建南平以
在今湖南桂阳县西南二十里。《舆地纪胜》卷61桂阳军:白竹冈“下有狮子岩”。《方舆纪要》卷80作“白竹山”。
西魏改明水县置,为落丛郡治。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徐家坪乡明水坝村。隋开皇六年(586)改为厨北县。古县名。西魏以明水县改名,治今陕西县略阳县西乐素河南,为落丛郡治。隋开皇六年(586年)改名厨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