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营州

营州

①古十二州之一。《尚书·尧典》: “肇十有二州”,无州名。东汉马融、郑玄皆云舜十二州有营州。《孔传》 云: “禹治水之后,舜分冀州为幽州、并州,分青州为营州,始置十二州。” 相当今河北、辽宁及朝鲜等地。

②十六国后赵置,治所在令支城 (今河北迁安县西)。前燕废。后燕复置,移治宿军 (今辽宁北镇县)。北燕废。

③北魏太平真君五年 (444) 置,治所在龙城县 (今辽宁朝阳市)。辖境相当今辽宁西南部大、小凌河、六股河、女儿河流域一带。永安末废。东魏天平初复置。其后辖境逐渐缩小。隋大业初废。唐初复置。万岁通天元年 (696) 为契丹所陷。圣历二年 (699) 侨治渔阳县 (今天津蓟县)。开元五年 (717)还治柳城 (即龙城)。天宝元年(742) 改为柳城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营州。后废。

④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营道县 (今湖南道县西)。辖境相当今湖南道县、宁远、江永及江华瑶族自治县地。五年 (622) 改为南营州。

⑤唐侨置。治所在广宁县 (今河北昌黎县)。金皇统二年 (1142) 废。

⑥辽置,属南京析津府。治所在广宁县 (今河北昌黎县)。辖境相当今河北昌黎县附近地。金废。


(1)古九州之一。《尔雅·释地》:“齐曰营州。”齐指齐国,在今山东半岛。(2)十六国段部置,治令支县(即今河北迁西县东旧城)。前燕省。后燕复置,徙治宿军县(即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古城)。北燕又省。(3)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置,治龙城县(隋改名柳城县,今辽宁朝阳市)。辖区约今辽宁省大、小凌河流域、六股河流域、女儿河流域一带。唐上元二年(761年)属奚。(4)唐武德四年(621年)平萧铣置。治营道县(今湖南道县西)。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新田、宁远、道县、江永、江华等县地。五年改为南营州。(5)唐失营州故地后侨置,五代初属燕,后唐同光时入契丹。治所在广宁县(即今河北昌黎县)。辖境相当今昌黎县一带。北宋末金灭辽,宋欲得营、平等州地,即此。金废。


猜你喜欢

  • 石门水

    ①即今内蒙古包头市西昆都仑河。《水经·河水》:河水“屈东过九原县南, 又东过临沃县南”。郦道元注:“河水又东流, 石门水南注之。”②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北三十里石门。《元和志》卷34广州南海县:石门水“一

  • 费县

    ①西汉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山东费县西北二十里古城。东汉属泰山郡,改为侯国,后复为县。西晋属琅邪国。南朝宋属琅邪郡,移治祊城 (今费县东北方城镇)。北魏太和二十年 (496) 移治薛固(今费县东薛庄)

  • 徘徊岭

    一名徊村岭、亨龙岭。在今福建顺昌县南十里。《寰宇记》 卷 100南剑州顺昌县 “七台山” 条下: “有徊村岭,高五十丈,险峻乌道,至岭头坦平,路寻小溪而入,其山徘徊掩映,谓之徊村。”

  • 西邓柯宗

    民国时由西藏地方政府占据,治所即今四川石渠县南洛须乡。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治今四川省石渠县洛须乡。1960年与江达宗合并,改置江达县。

  • 大龙湫

    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北雁荡山中。高差约一百九十米。《方舆纪要》卷94温州府乐清县:雁荡山“有大、小龙湫,会诸溪涧水,悬崖数百丈,飞瀑之势,如倾万斛水,从天而下也”。在浙江省乐清市雁荡山马鞍岭西。是中国著名

  • 大溪渡镇

    即今江西余干县南二十里大溪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2:余干县西南有大溪。

  • 牛鞞水

    ①指今四川简阳市一段之沱江。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大同志》:大安中,李雄攻成都,“闰十二月,(罗)尚粮运不继,而被急攻,夜退, 由牛鞞水东下,留牙门张罗持城终夜”。《水经·江水注》:洛水“又径犍为牛鞞县

  • 大盈驿

    即今福建南安县南大盈。南宋嘉定中改名康店驿。

  • 沙店

    在今河南滑县西南。《宋史·高宗纪二》:南宋建炎二年(1127)五月,宗泽守东京,“河北制置使王彦部兵渡河,屯滑州之沙店”。即此。

  • 双城镇

    一名双河口。在今湖北红安县北倒水东岸。《方舆纪要》卷76黄安县:双城镇在“县北十三里。其相近者又有中和镇, 皆有巡司”。(1)镇名。(1)在黑龙江省双城市中部。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28.5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