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荥阳县

荥阳县

秦置,属三川郡。治所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古荥镇。西汉属河南郡。三国魏正始三年 (242)为荥阳郡治。北魏太和十九年 (495) 徙治大栅城(今荥阳市)。北齐为成皋郡治。隋属荥阳郡。唐武德四年 (621) 属郑州。天授二年 (691) 改为武泰县。万岁通天元年 (696),复为荥阳县,属洛州。神功元年 (697) 改为武泰县,神龙元年 (705) 复为荥阳县,二年 (706) 改属郑州。北宋熙宁五年(1072) 废入管城县。元祐元年 (1086) 复置。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94年改设荥阳市。


(荥xíng) 古旧县名。秦置,治今河南省荥阳市区西北古荥,属三川郡。三国魏为荥阳郡治。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迁治大索城(今城关镇老城),仍为荥阳郡治。隋开皇中属郑州,大业初属荥阳郡。唐以后属郑州。明崇祯八年(1635年)高迎祥、张献忠等十三家七十二营农民起义军大会于此。1994年撤销,改设荥阳市。


猜你喜欢

  • 毛卜剌堡

    ①明置,属兴武守御千户所。在今宁夏盐池县西北高沙窝乡营西村西北角。清属灵州,设把总于此。《方舆纪要》卷62灵州守御千户所:毛卜剌堡“在清水营东南三十五里,又东南三十里即兴武所,亦戍守要地”。②在今甘肃

  • 兀库尔城

    明末清初索伦部城寨。故址在今黑龙江省塔河县东北绥安站附近。《清太宗实录》卷51:崇德五年(1640)四月,萨穆什喀等讨博木博果尔,达尔布尼等“聚七屯之人于兀库尔城”。

  • 水城厅

    清雍正十年(1732)置,属大定府。治所即今贵州水城县。1913年改为水城县。据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24水城通判:“城外有河一道, 自城西分为二,环城流至城东南,复合为一,东流入乱山中。城之得名以此

  • 甸头山

    在今云南永胜县北三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17北胜州:甸头山“群峰耸列,林木森蔚。土人于此牧羊,又名牧羊坪”。

  • 桃树港镇

    即今江西修水县西北一百二十四里白岭镇驻地桃树港。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1: 义宁州西北有桃树港。

  • 鹘莽峡

    在今青海格尔木市西南唐古拉山乡 (沱沱河) 南,与西藏交界之唐古拉山口。为唐、蕃交通必经之地。《新唐书· 地理志》 鄯城县:“大速水桥,三百二十里至鹘莽驿,唐使入蕃,公主每使人迎劳于此。又经鹘莽峡十余

  • 吐蕃

    唐、五代、两宋、元及明初对今西藏地方的汉译称,亦是对当时藏族聚居地区的泛称。藏语称西藏地方为“番”,或说即《后汉书·西羌传》所称之“发”羌故地。《大唐西域记》卷4等唐初史籍译称“吐(土)蕃 (番)”,

  • 石矶津

    即富溪津市。今福建福安市西南廉村。

  • 芹站

    在今越南北部河北省谅江县境。《明史·安南传》:永乐四年(1406),广西右副将军黄中等,“护(陈)天平入鸡陵关,将至芹站,(胡)��伏兵邀杀天平,中等败还”。《方舆纪要》卷

  • 屯氏枯河

    在今山东临邑县东北。《水经·河水注》:“屯氏别河北渎又东北径重平县故城南,又东北径重合县故城南。”《方舆纪要》卷31谓屯氏枯河在德平县东北,“今湮”。